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那教师该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呢?他们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要体现作业的教育功能;也要积极融入亲子因素,使得最终呈现给学生的作业,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学生不再视作业为负担,而是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语文知识和能力。
DOI
作者陈雯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6期
出版日期2023-08-0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陈雯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213000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那教师该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呢?他们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要体现作业的教育功能;也要积极融入亲子因素,使得最终呈现给学生的作业,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学生不再视作业为负担,而是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语文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双减背景;优化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双减政策是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进行积极的响应。此时教师要对双减政策的内容有着深刻的解读,其首先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需要结合以往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学生自身,探究解决这些的有效对策,并通过应用,实现作业的优化设计,使得自身的教学能够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优化作业设计

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上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当教师要想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时,就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以此为基础,剖析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而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作业,满足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这样的话,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就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而不是被学生视为负担。

例如:在教授《画杨桃》这一篇文章时,笔者将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发挥了主体性。笔者会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下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如在生字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生字的吸收程度不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遇到的困惑也不同。在优化作业设计时,笔者就结合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呈现给他们的作业既存在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涉及到了该篇文章的内容,不同之处涉及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不足,旨在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做到查缺补漏,扎实自己的语文基础。

二、结合学生性格特征,优化作业设计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着活泼的性格特征,当小学语文教师为他们设计的作业只涉及到了理论性时,就会将学生困在书桌前,导致学生很难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而是视作业为负担。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作业的形式,让其从理论性作业向实践型作业过渡。这样做不仅仅符合小学生活泼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对作业的认可度,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应用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和掌握度。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文章,笔者会让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和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笔者考虑到了学生活泼的性格特征,在其中融入了实践元素,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学生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归纳雷锋叔叔所做的事情。然后,学生需要扮演雷锋叔叔,去做一件文章中没有体现的事情。接下来,学生需要结合所做的事情,对该篇文章进行扩写,将所做的事情融入其中。当笔者将作业呈现给了学生之后,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会有着积极的态度,认真去完成作业。

三、体现作业教育功能,优化作业设计

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帮助学生培养能力是课后作业的教育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必须要体现出其教育功能。那教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他们必须要紧扣教学主题来优化作业设计,在作业中凸显教学的重难点,涵盖教学的基本点。这样的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回忆起了所学的每一个知识,并对其进行了巩固和应用,促进了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咏柳》这一首古诗时,笔者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意境,感悟古诗情感;还要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更要让学生熟读和背诵该首古诗。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笔者会围绕这三方面内容展开,使得最终呈现给学生的作业,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笔者设计了阅读理解、生字词拼写和古诗默写三个类型的作业题目,在学生逐一进行完成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回忆起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由此展开复习和巩固。除此之外,笔者所设计的作业中出现了拓展性的内容,如呈现给学生类似的古诗,让学生进行理解,由此对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

四、积极融入亲子因素,优化作业设计

小学生的自制力并不是很强,这导致原本可以用30分钟完成的作业,被小学生延长至1个小时甚至更长。此时作业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负担。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需要积极融入亲子因素,使得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去完成作业。这样的话,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就会大幅度缩短。当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家长还可以奖励学生,使得学生享受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例如:在教授完《找春天》这一篇文章之后,笔者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为学生设计了融入亲子元素的课后作业。首先,家长需要结合《找春天》这一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提问,如让学生去默写某一个生字,让学生去对某一句进行剖析等。其次,家长需要和学生一起,在说春天、写春天、画春天和演春天这四个活动中任选其一,并努力去完成。对于学生而言,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亲子互动的过程,他们感受到了快乐。当学生在家长的督促和帮助下完成了课后作业之后,家长需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对学生进行奖励,使得学生期待下一次和父母一起完成作业的过程,而不是一提起作业,就紧皱眉头。

总而言之,不同的教育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师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施加学习上的压力,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着愉快的学习体验。课后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要努力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体现出双减政策的要求,使得学生减轻作业负担。

参考文献:

[1]宗敏娜,朱亚芳.浅谈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名师在线,2021(31):40-41.

[2]姚文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1(18):73-7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