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王好兰
茂县教师进修学校 623200
摘要:由于不断提高的科技水平,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为信息技术而方便了很多。传授给初中生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是时代对初中教师的新使命、新要求。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也是教育的源头。引进生活化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具实用性以及趣味性。引进生活化教学,可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融合学生的学情,深度发掘信息技术教程中的生活素材,融合生活实践,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场景,实现教学任务,由此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生活化教学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联系人们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以达到讲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信息技术涵盖较多的专业知识,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1]。
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践高效融合,对于提升课堂教学完备很大的推进作用。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吸收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教学的兴趣。二来,学生会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内容,将来在进入社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会更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实践生活高效合一,可让学生更加了解所学知识。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生活化素材加深理解
由于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不足,并没有认识到生活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经常会产生倦怠情绪,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弃学的想法。为改变学生的观念,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多种素材引导学生延伸探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融入生活化内容中,逐渐感受到生活中信息技术知识的魅力。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展开教学引导。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分析,明确教学素材与生活中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以生活化的素材明确教学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和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讨,当学生在分析中发现信息技术对生活实践的作用之后,会更加深刻理解知识。最后,结合生活化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主动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化内容的关系,从而优化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借助生活化情境引入新课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入新课,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2]。
教师在进行“建立表格”知识讲解时,应借助生活化情境引入新课。考虑到学生对体育课比较感兴趣,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联系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相关数据,而后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讲解。教师可在课前通过与体育教师沟通,获取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并抛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使用软件找到身高最高或体重最重的学生呢?怎样计算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呢?”
很多学生回顾所学的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发现根本无法解决上述问题。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为学生展示Excel软件,而后将数据输入Excel软件,通过排序及相关计算操作,很快地找到身高最高或体重最重的学生,迅速地计算出学生身高、体重的平均值。学生看到教师的操作后非常惊讶,认识到了Excel软件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并调动了学习操作这一软件的积极性,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待学生掌握电子表格基本术语后,教师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为其展示学校采购书籍的数据表格,要求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数据表格有几部分构成?分析数量、价格、采购日期单元格中的数据格式,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你会设置吗?”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学校采购书籍的数据表格窗口下工作表的名称,而且用大字写着数据表格的标题,且不同书籍数据边框宽度不同,数量、价格、采购日期数据显示的格式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讲解工作表名称修改、给表格添加标题、设置数据显示格式等知识。教师如此创设生活化情境并借助问题设置悬念,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更容易调动学生听课的自觉性及学习的主动性。
(三)生活化问题促进内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思考的过程中,需要立足生活,以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继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开展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先关注学生的需求,然后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生活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入手,并要求学生站在生活化的视角解决问题,继而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借助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结合信息技术思考,并探讨如果在生活中处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学生走进社会之后,并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观察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时,他们将更能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当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之后,也将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并探索信息技术知识,继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四)课后多层面的智营评估,激勉学生奋斗前行
评估是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的认可以及判定,亦是学生以后奋斗的宗旨以及导向,所以,正确、适宜的评估会激勉学生一直向前,让学生懂得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智慧评估将激勉学生更合理地奋斗深研,让学生更踊跃地与自己的伙伴互相帮助,更深一层次地钻研某些知识。例如,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实施评估,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借助信息网络在班级中展放,激勉学生向拔尖的学生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实施网络匿名投票,与班级、学校以及家庭一同向出色的信息技术作品进行投票,由此,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列的竞争学习环境,开设更大规模的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活动。
另外,实施网络投票进而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与学生间互评这种模式,让学生给别人鼓励,同时为自己加油,对出色的自己致意,以杰出的伙伴为榜样,培育学生认可、接纳自己的品质,让学生学习优异的道德品质。教师与家长要多层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实施评估,能合理地、多层面地、辩证地评估学生的奋斗效果。智慧课堂是一种比较人道化的课堂,是一种真真正正以学生作为“根本”的课堂,是将课堂教学活动送还给学生的课堂,利用网络,学生能真真正正地体味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感,能取得真真切切的学习感悟以及认知,与此同时,其还可强化学生的团队认知,记忆学生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给同伴进行分享,由此,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自主的学习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教程核心素质。
结束语
总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来讲,在课堂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生活化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折射出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做出的正确实践。在教师授讲信息技术学科时,应亲近学生的生活,充足地借助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以及案例来组织学生实施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快速地达成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解除实际生活问题技能的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文萱.生活化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教师,2020(15):122.
[2]吴霞.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的教学策略[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