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涌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围绕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实际生活元素的渗透、课前导入环节巧设疑问的进行等展开阐述,希望对广大任课教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DOI
作者陈永生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时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

陈永生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四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涌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围绕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实际生活元素的渗透、课前导入环节巧设疑问的进行等展开阐述,希望对广大任课教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强化目标

初中阶段的数学具有一种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方面是学生小学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另一方面则为高中数学的探析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在传统意义上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多为照本宣科、填鸭灌输、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教学有效性的低下,学生也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以教学思维的转变为切入点,以先进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有力抓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参与感、获得感。

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升教学有效性,有赖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调动内生学习动力,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探析。基于此,教师应当将课前预习的进行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方式,对所学数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知识点的深入探究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时,我首先向学生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先行探究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种子。之后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了课前预习,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一组乘法算式探究其中的规律性,并且在理论性知识的指导下,对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有了初步印象。在后续的课堂讲解中,我引导学生 进行了课堂表达,将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了分享,包括“在有理数乘法中,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表示肯定与赞赏,并要求学生再接再厉,乘着自主学习的“东风”,追寻更为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渗透生活元素,唤醒学以致用意识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关系密切,对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唤醒、知识迁移能力的增强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要义在于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代入数学知识探究当中,在二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建设一条沟通的纽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基于此,教师应当在不同教学环节渗透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即时性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将生活化教学、高效化讲解、即时性应用的理念落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我首先采用语言引入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即“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温度的变化、海拔的高低、数据的增减等,那么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呢?”受此影响,引起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共鸣,之后学生将生活经历与理解代入到了数学知识的探析当中,这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并且在生活化应用实例的作用下,学生进行了学以致用的实践,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印证了生活化教学对提升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三、课前导入环节巧设疑问,强化学生学习目标

良好的课前导入可以为整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课前导入价值的集中体现。巧设疑问的进行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理与探究欲望,集中主要时间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与深入研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整体化的知识框架。基于此,教师应当秉承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级推进的策略,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感与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学习“从算式到方程”时,我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以列举实例的方式,为学生提出了思考问题,即“两辆车同时从A地沿公路同向行驶,客车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另卡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那么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在得到问题之后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结合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列出了等量关系式,逐步解决了这一问题,产生了较强的获得感。此后我以课堂有效提问为依托,与学生进行了问题式的师生互动,不仅提高了课堂活跃度,还使学生在得到问题、探究知识、获得答案的过程中,提振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新时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趋势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举措。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将教学思维的转变为先导,在生活化、问题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下,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芳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先学后教模式的有效性[J].天津教育,2019(27)

[2]敖友全.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19(2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