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需要与时俱进,全面加强各方面的工作,而加强班级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最为关键。因此,班主任要在现有的良好管理实践下不断创新工作技能,研究制定合理优化的管理策略,并付诸实践,让管理工作变得轻松,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班主任要在工作中把握好管理的尺度,做好管与放结合、严与宽结合,从而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DOI
作者胡丽娟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8卷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时代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胡丽娟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金南小学 湖南省衡阳市 421200

摘要: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需要与时俱进,全面加强各方面的工作,而加强班级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最为关键。因此,班主任要在现有的良好管理实践下不断创新工作技能,研究制定合理优化的管理策略,并付诸实践,让管理工作变得轻松,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班主任要在工作中把握好管理的尺度,做好管与放结合、严与宽结合,从而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引言:

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和管理单位,是学校联结家庭、社会的重要纽带,更是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域。班级建设对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成长环境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集体观念,进而为家国情怀的培育、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最为关键[1]。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规则意识有待加强,情绪控制力不强,易被外界所影响,这无疑给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现实挑战。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客观的班级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班主任首先应关注班级氛围,全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的集体环境。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班主任暴露出了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成绩、不关心班级氛围的问题,既没有主动利用文化要素营造班级氛围,也没有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文化知识,导致整体环境氛围较为刻板沉闷,再搭配课堂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无形中让学生产生了消极怠学、逃避管理等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的形成[2]

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调整,重新思考文化与班级氛围、集体环境与学生成长的相互影响作用。班主任应加强对优秀文化要素的选择和利用,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要素装点班级,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四面墙壁、前后黑板、橱窗板报、花草等物品的合理摆设基础上,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散布在班级之中。班主任要定期组织文化主题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文化知识,带领他们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如此,班级环境经过有目的的建设,能够映射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学生也能在无形之中被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所围绕,在其积极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文化品质、建立远大的目标指向,并以提升自我为目的而参与班级管理,助力班主任工作有序展开,使集体生活实现新的发展。

二、树立良好的班主任榜样形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于将班主任视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均有可能对其语言、思想、行为等造成影响,如果班主任没有在班级生活中为其做出积极示范,很容易使学生因为模仿不当而养成不良习惯;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能够始终发挥积极示范作用,学生就会学习班主任的行为并调整自身的不良行为、语言、思想,更容易养成优良的品格和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工作也可以更轻松地落实。为此,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形成“以身作则”的意识,主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榜样形象,走进学生生活,与学生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在各项活动的切实参与中向学生示范正确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得体的穿着、适度的打扮为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可以通过渊博的学识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魅力,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向学生展示随手捡垃圾、轻声关门等良好的道德细节。学生对班主任的正确示范展开模仿,能够改变自身在参与集体活动时的错误举动,以更符合人际交往基本准则、集体生活基本要求的方式参与班级活动,使集体生活更加和谐。

三、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习和心理健康

在小学管理工作中,要想达到理想的学生管理效果,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仔细观察学生课上的表现和课后休息时间的举动,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当前很多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平日里娇生惯养,父母和长辈较为溺爱,不让他们动手做任何事情,主要负责学习,在饮食和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自理能力较差,认为所有事情都有人替自己打理,延伸到学习中更是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过分依赖教师和家长使其丧失自我管理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若是强制要求学生打扫班级卫生,很容易激发叛逆心理,他们不仅不愿意动手实践,还会在心中增加对教师的厌恶情绪。

若想改善当前现状,教师可以调节劳动安排,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学校安排大扫除的时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不同的小任务,并亲自参与进劳动中,和大家一起动手做清扫工作。这样既能有效拉近师生间和学生间的距离,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让学生对教师也有更多的认识。班级中经常会出现性格内向且不爱表达自己的学生,班主任要格外关注他们的变化,在课后将其叫到办公室详谈,以朋友的身份展开对话,询问其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耐心疏导他的情绪,以过来人的身份描述自己的经验,告诉他团结同学的重要性。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对其生活中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疏导,有效保证班级管理的效率。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低中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我设立的评比栏,分学习情况、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各种各样的小贴贴是他们得到的奖品,书写好看得到一面小红旗贴,成绩优异得到一枚大拇指贴,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得到一个苹果贴,做一件好事得到一个星星贴……当然违反纪律犯了错误的,也会一次减掉一个贴贴。详细制定评比和兑换细则,每个月总结一次,对贴贴得到多的孩子给予表扬及奖励(棒棒糖或学习用品,或兑换相应的奖励,有免一次作业、免一次惩罚等)。每次快到总结的时候,许多孩子总会拿着数好的小贴贴追着我说:“老师,我有多少小贴贴了”“老师,要兑奖了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后进生的小贴贴已经到了可以兑换的数量了,可是没来找我,询问他后,他告诉我要攒很多之后再跟我换“免一次作业”。我有些惊喜于他的想法,有些激动于他给自己定的目标,便拥抱着他说;“老师等你来换,你的目标一定会很快实现的。”

高年级学生则不同,他们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变化期,自我意识强,这个时候他们对小贴贴之类物品不感兴趣了,我的评价方式改用“量化积分制”。按时完成作业得1分,作业质量好得2分,积极回答问题一次得1分,等等,同样违规的要扣分。积分表就贴在班级墙壁上,由各组长进行登记、统计。一个星期汇总一次,利用每周一的早读课进行表扬及奖励。“奖品”也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有精神上的鼓舞,并给他们的家长打表扬电话,当面肯定他们的优秀;可以赋予他们各种“小权利”,例如,有的同学喜欢做图书管理员,有的同学喜欢特定的座位,有的同学有文艺特长可以在游戏中充当主持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培养,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推进。

结束语

总之,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就会如春风化雨般,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听讲和守纪,追求自我实现,而不是被迫服从。如此,教育所蕴含的无限可能,必将会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高仕旺,戚艳芹.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11):25.

[2]葛秀东,宋仪秀.探究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4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