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可行路径探索
刘淑姣
湖南省衡阳市学前教育中心 421001
摘要:“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充实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还可以促进幼儿优良劳动品质、劳动意识以及劳动能力的养成。但幼儿时段的孩子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教师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教育,不仅无法保障教育效果,而且还容易为孩子带来较强的学习压力。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则需要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趣味方法作为引导,要在循序渐进之中,逐步引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健全幼儿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劳动教育;幼儿
教育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劳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一变化,不仅促使着幼儿园教育任务的变革,也促进着幼儿劳动相关素质的培养和成长。本文,将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幼儿园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劳动相关的意识、技能、素质,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通过细致教导来奠定幼儿坚实劳动功底
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劳动知识存在较强的抽象性,他们难以将之轻松理解、参透。为了有效规避这一情况,幼儿园教师则需要对劳动相关的知识做出更为细致的讲解与教导,要确保每一名幼儿都可以在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劳动功底,并对劳动本身产生一定的参与兴趣。
例如,教师开展劳动主题的教育课程时,可以先在课前阶段,播放一段与“劳动”有关的动画短片,借由孩子们喜爱的动画形象来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授课时,教师可以依次展示动画片中出现的劳动工具,比如,扫把、簸箕、墩布、铁锹、铲子等等,并跟随展示,讲解它的名字、功能、用途。待“教”的环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基于“劳动工具使用”的角度,设计简单的随堂问答游戏,比如,教师展示“洒满纸屑的地面”的图片,幼儿则要结合对先前劳动知识的理解,快速抢答可以使用何种工具来整理图片中的场景。进而,在具体、轻松、有趣的劳动教育和劳动问答中,切实奠定了幼儿最基本的劳动认知基础,切实引发了幼儿动手劳动的兴趣,切实奠定了后续劳动实践所必要的前提。
二、通过多样实践来发展幼儿有效劳动技能
“劳动”本就有着相对多样的表现形式,教师在设计劳动实践时,同样需要做出多角度的考虑,要让幼儿在不同形式的劳动中,逐步掌握与之对应的劳动技能。为了将之落到实处,教师则可以根据劳动主题来创设对应的实践项目,让幼儿在不同形态的劳动实践中,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专业技能。
例如,教师基于“卫生清扫”和“围网种植”两个劳动活动设计实践时,可以将其过程拆为四个小段。第一小段,教师需要根据“围网种植”区域的数量,将幼儿划分成对应数目的小组,并为他们分发一些劳动工具;第二小段,幼儿需要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手中现有的劳动工具,清扫、整理小组所属区域的卫生环境,比如,使用扫把进行扫地、使用簸箕处理垃圾、使用剪刀清理杂草等;第三小段,教师需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种植作物”相关的劳动技能,并引导着他们进行简单的模拟练习;待所有幼儿熟悉掌握后,教师便可以开展第四小段的工作,即,让各个小组合力完成“围网种植”的劳动任务。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后续的劳动环节,比如,让幼儿在小组内部细分劳动工作,比如,幼儿A负责每日的浇水、幼儿B负责定期除草、幼儿C负责……进而,在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体验中,切实增长了幼儿动手劳动的经验,切实发展了幼儿有效的劳动实践能力,切实实现了幼儿园劳动实践课程的有效落实。
三、通过家园共育来扩大幼儿劳动教管范围
“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幼儿园教师想要进一步增长劳动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还可以围绕“劳动”这一主题来设计家园共育的活动,通过带入幼儿家长的方式来扩大幼儿园劳动教育、管理的范围,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建设起更适宜幼儿劳动素质成长的优良环境。
例如,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联动时,可以从“线下”“线上”两个方向出发。“线下”方向,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亲子共同参与的劳动体验活动,让家长们配合幼儿完成特定的劳动体验项目。“线上”方向,教师则可以录制“劳动”主题的微课指导视频,让家长们观看后,结合视频所示,利用生活时间,教导幼儿与“劳动”相关的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使用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技术,与家长们进行在线沟通,交流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近况,并让家长们结合自身的经验,为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进而,在线下、线上双方向的劳动联动共育中,切实拉近了幼儿园和家庭间的距离,切实拓宽了幼儿劳动学习与实践的面积,切实加速了高品质劳动教育环境的建成。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巧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的课程,既提速了幼儿综合劳动素质的培养,又实现了劳动工作本身的提质增效,进而,推动了幼儿园高效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黄蓓芬.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 教师,2022(28):60-62.
【2】曹冬珺.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与实践策略探究[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2(9):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