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韦庆乐
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大化高级中学530800
摘要:对很多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很多教师仍采用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很容易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难以实现有效提升。问题导学法则是一类借助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调研或合作讨论来寻找问题答案并予以解决,让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与能力素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下面将对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展开介绍。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数学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理论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够使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但高中数学课程的抽象性与理论性特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难以掌握提升数学学习水平的有效技巧。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引入问题导学法来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实现提升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水平的培养目标。
一、引导探究,思维发散
问题的提出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将学生带入到问题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处,从而引发思考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证明,再到归纳总结的知识生成过程。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一定要按照逻辑性,循序渐进地抛出,以环环相扣的形式来形成问题链,将课堂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思维既不会中断,还能够始终朝向深入方向进发,掌握问题和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的提出要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并进行发散,通过对一个条件的多元联想来得出和归纳结论,也可以针对同一个结论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来推断它存在的多种条件,这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同时也是学生多元思维发展的需求和趣事。思维的多元发散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表现为一题多解或变式练习。教师在运用问题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个体现有的认知情况,从其认知基础水平和思维差异角度出发,尽可能建立在大多数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分层提问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思维成长需求,注重深入思考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使不同认知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及时的总结归纳和深度的反思梳理对于数学学习十分重要,在该环节中问题同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通过适时恰当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梳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拓宽思维。也可以通过问题来对所学知识中用到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来进行汇总,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相似题型的变式同样可以运用数学思想和推理等方法来进行深度反思,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和解题过程有一个全面且深刻的认知,甚至诱发新的思考。
二、高中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案例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一般都会按部就班地来进行知识传递,但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这需要教师对实际学情有一个完全的把握,做到提出问题严谨且形式多元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在问题的驱动下激活自己的思维开启新知的建构。在此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例进行简单探讨,首先是旧知复习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诱导公式”来作为导入环节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诱导公式,利用它们可以对三角函数进行恒等变形,从而达到化简、求知或证明的目的,那么诱导公式的具体内容都有哪些呢?”以清晰明了的问题迅速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为后续活动做铺垫。在本课的新知探究环节会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先从旋转60°的角开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在得到cosα·cosβ+sinα·sinβ的探索思路后变换旋转角度为45°,让学生思考α和β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引导和启发来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揭示知识的本质,而且还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新知教授环节中的问题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比如“如果将特殊角换成任意角α,那么任意角α和β的差的余弦函数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最后来到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提升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令两角差余弦公式中的β=-α,那么会得到什么结果?”
三、衔接社会热点事件拓展思维领域
数学并非高屋建瓴式的纯粹理论学科,而是在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科学体系构建的主梁之一。为强调数学学科的实践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在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时将问题设计与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衔接,让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小规模的课堂中,而是能够与丰富的外界信息建立强有力的关联,利用社会热点事件为学生扩充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思维与视野领域,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算法时,教师可以从明星歌手的新专辑热点事件作为问题导学法的引入,让学生思考常见音乐流媒体如何根据用户听歌历史为其精准推荐符合用户口味的歌曲,由算法初步知识拓展延伸至前沿科技领域中大数据统计分析与云计算技术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发展历史、应用前景以及与数学学科的紧密联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以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作用,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自我意识,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道路上的自主驱动者,实现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类具有充足先进性以及广阔应用前景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体,使兴趣与求知欲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驱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让问题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问题导学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其目的始终都是为了实现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也因此数学课堂中的高质量问题绝不是推翻一些固有的教学环节,而是在于通过问题优化这些环节,以更好地发挥其本质功能,推动学生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多项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桥.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0):21-23.
[2]冉正强. 以问导学 全面发展——高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探究[J]. 理科爱好者,2022,(04):24-26.
[3]刘龙龙. 高中数学教学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