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STEAM项目《沉与浮》案例分析

摘要 【摘要】活动《沉与浮》分为三部分:一是知识拓展部分,幼儿能够知道物理沉浮的原理,二是过程探究部分,幼儿通过实验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初步得出物体沉浮的条件。三是合作共享部分,幼儿能够积极与同伴一起参与制造小船的活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DOI
作者马雨菁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0月第20期
关键词沉与浮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中班幼儿STEAM项目《沉与浮》案例分析

马雨菁

柯桥大坂风情中心幼儿园   

 

【摘  要】活动《沉与浮》分为三部分:一是知识拓展部分,幼儿能够知道物理沉浮的原理,二是过程探究部分,幼儿通过实验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初步得出物体沉浮的条件。三是合作共享部分,幼儿能够积极与同伴一起参与制造小船的活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关键字沉与浮

一、活动缘起

孩子们玩沙玩水的时候,在玩水区发现有树叶漂浮在上面,嘉嘉说:马老师,快看有好多树叶浮在水面上。水池边上还有很多砖块堆放在上面,那砖块扔进水里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肯定会沉在水底。于是他们纷纷开始把砖头往水里扔,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那还有哪些东西会沉或浮在水里呢?怎么样的东西才会浮在水面上?或者沉在水里呢?一个个问题在孩子们的小脑袋浮现。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接触沉与浮的现象我们在学校的区域角引导幼儿开始项目式地自主的探索。

二、前期准备

为确保小组能够按时有效的开展 STEAM 活动,首先制定“沉与浮”的活动目标,了解幼儿园已有的材料后,提前准备另外缺少的活动材料,将 STEAM 活动进度做具体安排:

活动《沉与浮》第一是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一快,分为三部分:一是知识拓展部分,幼儿能够知道物理沉浮的原理,二是过程探究部分,幼儿通过试验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初步得出物体沉浮的条件。三是合作共享部分,幼儿能够积极与同伴一起参与制造小船的活动。第二是活动的材料准备部分,根据活动需要了解教室已有材料让幼儿自行准备活动其他材料第三是本次活动包含的 STEAM 部分元素这一方面,科学方面是幼儿能够了解浮力是跟什么有关,数学方面是理解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技术工程部分是幼儿通过合作做一艘船来理解船的结构,艺术部分是通过设计船的旗帜。

1.活动的具体实施 

第一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在活动前,请幼儿搜集了很多有关沉浮的各种图片。第二是活动的过程。首先是导入部分,幼儿分享自己收集的视频及图片里的各种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的物体,引发其他幼儿的兴趣与思考。

我: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这个视频和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宁:马老师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很小的东西也会沉在水底,有些很大的东西却浮在水面上。

沐:马老师那些船是怎么动起来的,好神奇。

师:对,你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你们再看看这些图片,这些东西在水面下的部分是不是不一样?

嘉:他们有的少,有的多。  

师:他们为什么有的少有的多呢?下面让我们开始研究吧。

 一:试验幼儿带来的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准备好一个透明脸盆,里面放入水。小朋友们从教室拿来的物品,依次放入脸盆中观察。幼儿猜想:矿泉水瓶、石头和轻质泥是会沉的,树叶和积木块是浮的。

得出结论:    

名称

矿泉水瓶

树叶

小石头

积木

轻质泥

/浮

  

做完实验后发现原来轻质泥是浮在水面上的,其他的猜想都正确。

王嘉洋说:马老师,我见到过浮在水上的矿泉水瓶子。今天的瓶子和你见过的瓶子明明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在水上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他用行动给了我答案。原来只要把瓶子里的水倒掉,只剩一个塑料瓶子,它就能浮在水面上了。孩子们也说有水的时候很重,现在变轻了所以会浮起来。

恬:空的塑料瓶能浮在水上,但放在桌子上却浮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沐:对啊,也不能浮在我的手上。

嘉:是水里有什么怪东西吗?

于是我告诉了他们一个科学小知识:水有浮力,矿泉水瓶重量等于水的浮力就会漂浮在水上,矿泉水瓶重量大于水的浮力就会沉于水底。

二:试验不同重量的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

为了使他们更加地了解这个科学小知识,我们又做了一个小实验。准备好一大一小二个瓶子。小的瓶子装满水,先将满水的矿泉水瓶子放入里面,露出的部分与水的交界线用一根牛皮筋做标志,之后再倒掉一部分直至倒掉全部。

孩子们发现:

1.当瓶子里的水越来越少,它露出水的部分变越来越多。

    2.瓶子重的时候,怪东西“浮力”举不起来,当瓶子变轻,浮力就能把瓶子举起来了 。

3.满水的时候,水瓶放进去会有很多水流出来,空的时候没有水流出来。

三、感受浮力

那浮力到底是什么呢?

宁宁:浮力是一种力量。

沐:我们游泳的时候,身体浮起来了,就有因为浮力。

恬:浮力就是能让鱼儿游在水中的力。

嘉:船能开在水上也是因为有浮力。

于是我请他们感受按压在水上的一颗乒乓球。

孩子们发现: 

1.浮力像弹簧一样

    2.用手把乒乓球按下去的时候感觉空气也在往下流

3.乒乓球往下压的时候,有很多水往上面来了。

四:制作小船

孩子们感叹,原来浮力这么厉害。沐:我们的矿泉水瓶浮在水面上的时候就好像一艘小船哦。我们能不能用它来做一艘小船,可以把重的东西通过这艘船让它浮在水面上。小朋友们一致通过了这样的想法。

幼儿自由两两分组

师:你们根据刚刚看到的小船的图片,先想想手里的各种材料空矿泉水瓶,若干牛皮筋,若干雪糕棒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根据你们自己的特长选择怎么分工合作完成会自己动的小船。

小船完成后,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尝试。结果失败了船动不起来。总结失败原因。1.牛皮筋太细。2.船身不牢固。

于是孩子们决定改进小船,找来了粗一点的皮筋,将小的水瓶换成了大的,往上面多固定了几根皮筋,还放上了自制小旗。

第二次尝试的时又遇到了新问题。发现船是往反方向开的这是怎么回事的,原来是因为转动螺旋桨的方向出了错调整过后小船终于能够自由地开了。成功地喜悦洋溢在每个小朋友的脸上。

三、总结与收获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活动教学是围绕“问题”开展的,此次活动也是从幼儿有关沉浮现象的的好奇和问题开展的,活动过程中我秉持着以“幼儿为主”的理念,分辨能够整合不同知识领域的问题,预测该问题的解决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一个个实验和操作中,获得体验感和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他提倡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口、眼、手,在亲自感知、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强调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STEAM 的教育理念也十分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我在组织活动时,幼儿自主收集相关信息,准备实验用品,动手制作小船等,在这一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们享受到了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所有知识运用到小船的制作上,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操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对多种知识的掌握能力。

STEAM教育做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其核心理念便是让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究,从探究中学到知识,引导幼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并从始至终保护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科学兴趣。

 

[ 参考文献 ]

[1] 徐丽 . 学前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理念的实施 [J]. 学苑教育,2018(09):14.

[2] 朱婷婷 . 基于 STEM 教育理念的幼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J]. 成才之路,2020(04):98-9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