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探究
邓莹 许丹
泾阳县崇实中学 713700
摘要:课程思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初中化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初中化学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化学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初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初中化学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化学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化学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学
引言: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了与“思政课程”同步与同行性的建议,从而使“课程思政”这一新的“关键词”呈现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眼前。“思政”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直接手段,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目前,我国中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学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十分突出,导致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的薄弱。因此,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将“思政”的内容合理地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以往传统的化学教学注重化学知识技能的传授,特别是针对应试,重视学生对化学公式、概念和解题方法的运用,而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此外,由于家庭环境的诸多因素,很多学生都有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长辈的尊重、对父母的孝敬意识较弱,分享与合作意淡漠。有的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上进心不足、学习动机贫乏,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且,由于学生不喜欢枯燥的说教方式,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长期处于理论教学层面,缺少有效的实践案例佐证,使得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思政素养脱节,很难做到心口一致,言行一致。
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首当其冲的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接受正在悄无声的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侵袭,欧美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有意无意的对我国进行软文化入侵。尤其是欧美世界打着歪曲“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的本意,利用网络信息与新闻媒体等手段对我国国民进行文化扩张,青少年由于心理不够成熟,不具备甄别是非的能力,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全球化中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涌入,在发达的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下,中学生短时间内迅速接受大量信息,信息承载的良莠不齐文化充斥着高中学生的尚未成熟的心智使他们不能形成坚定的人生信念,一些辨别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比如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侵害,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学生要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担,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因此依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规律去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必备教学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之美,提升学习物理兴趣,又能够从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下从塑造心中树立社会主义这面鲜红旗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合理发掘教材,融入课程思政
是否能够深入的挖掘和拓展教材,是区分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如果只是参照教材全解生搬硬套,化学课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随着“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的日渐推行,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发掘化学课本中蕴含的那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培养有利的因素,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的课本内容当中,不乏关于社会责任知识教育的素材包括关于化学物质在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化学安全与责任问题,还包括如何利用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手段与污染治理、化学和新能源等,体现了化学在我国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让广大学生真正地学会使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从传统化学角度去认识个人对他的、对社会集体、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等。
(二)结合化学史,加强思政教育
化学史中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化学史内容是实现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助于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造性。
例如:在化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化学家,老师们可以选择讲述他们的成长历程,或者是他们的科研历程,比如门捷列夫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这数十年里,他一直在做着大量的工作,把元素的原子量和基本特性写在一张张卡片上,通过不断推敲琢磨和反复的研究,他终于找到了这一影响深远的规律。道尔顿终生未婚,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甚至在他最贫困的时候,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科学研究。以科学家的故事为例,培养学生不畏困境、百折不饶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利用化学知识,直接渗透思政教育
很多化学知识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德育导向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有意识的再进行一些引导,就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金刚石、石墨、Coo》一节中,当教师讲到:“Coo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能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这段内容的价值导向作用很强,教师可进行引导:“Coo用途广泛,研究前景非常广阔,有待你将来在此领域创造奇迹”,如此,既可以激励学生建立学科远大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也可以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看待世界的科学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不仅符合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层次目标,也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辨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依据,必要性以及优势和特点。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个策略,以期对当前“初中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帮助与启示。
参考文献:
[1]王贵凤,王愿爽,邹晓川等.初中化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与学,2022,No.582(12):2-6.
[2]杨润升.初中化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1,No.552(20):1-4.
[3]袁明霞.初中化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求学,2021,No.757(4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