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 【摘要】摘要:中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中,其侧重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中职业素质的应用型社会人才,让学生能够适应今后就业的需要和生活的需求。在中职教育课程设置中,历史属于教育领域的重要科目,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建立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十分关键,因而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历史在中职课程体系里面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从目前中职历史教学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质量差,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历史综合水平不理想等问题。对此,本文以教学生活化为视角,深入探讨了中职历史实践教学,以期有效地推动中职历史教
DOI
作者赵小光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

赵小光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6

摘要:中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中,其侧重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中职业素质的应用型社会人才,让学生能够适应今后就业的需要和生活的需求。在中职教育课程设置中,历史属于教育领域的重要科目,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建立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十分关键,因而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历史在中职课程体系里面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从目前中职历史教学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质量差,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历史综合水平不理想等问题。对此,本文以教学生活化为视角,深入探讨了中职历史实践教学,以期有效地推动中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之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关注学生潜能培养,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不管是什么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而老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去学习和了解历史,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学习历史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这样的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才能给学生留下丰富的生活情感。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当前的中职历史课上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不仅可以使老师摆脱繁重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投入高效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把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2.探究性原则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有时涉及到的一些专有名词或比较学术化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会觉得晦涩难懂。这时候如果能将问题设置为一个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由学生自主去探究,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和理解,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教师直接用高深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这些概念,学生可能由于缺乏体验还是觉得懵懵懂懂。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放手,不搞“一言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也可以加深学习知识的印象和深度。

3.典型性原则

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其实是我们上好课的基础,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得越充分,感情就会越到位,在学习中的收获也就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情境体验环节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学生才容易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情感。如果选取的情境过于特殊,不具备典型性,学生便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很难代入身份,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只有在生活中选取典型资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使课堂更加焕发活力。

二、实现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是情境教学的命脉,而“情境教学中的‘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于教材及生活之中”。生活教学情境可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使相应的历史事件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出现在学生眼前,如与历史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等,一来能够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二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相应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分析相应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八国联军杀戮、焚烧以及逼迫清政府签订辱国丧权条约的历史图片,并结合这些图片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再比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与之有关的影视片段,以促使学生较为充分地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进行感受,激活学生的情感,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其积极探索,势必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施角色演绎法,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中职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演绎的方式,创设出一种生活体验式的教学情景,以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化运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创编为剧本,引导学生进行演绎,从而将历史情境再现,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其生活化学习体验。

例如:学习“百家争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这几个教材重点介绍的思想家,用历史剧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各人的主要思想观点,并进行辩论,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去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和不同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但在使用中,教师也应注意到,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对课堂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过于兴奋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或是由于学生的表演不当等原因招致同学的嘲笑、表演的过程不够流畅使得效果大打折扣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教师对有可能出现的意外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处理的预案,避免课堂节奏失控。在角色扮演完成后,教师要能够及时做出总结和点拨,避免本末倒置,造成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而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要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一门贴近于生活的学科,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3.融入社会热点新闻,提升历史学习的生活化

历史课与当前社会的热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它是"鲜活的历史学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有力补充。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时政数字教材来优化教学情境,将历史教育与社会生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历史课程资源,又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促进学生历中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学习“抗日战争”时,待学生了解国家经历长期的顽强抗战,终获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以及我国人民对反法西斯斗争中所作的巨大贡献后,教师可针对时政新闻"日本议员参拜靖国神社",为学生讲述什么是“靖国神社”?为何日本右翼势力有参拜靖国神社的无耻行径?为何曾被日本侵略的国家对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感到愤怒?……随后,要让学生了解日本极右势力否认侵略行径、竭力掩盖真相的丑态,教导学生自强自立,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爱国思想。这样,利用时事政治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历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探究历史真相的唯物史观。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下,“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重要的理念之一,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更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关注。生活化的教学理论虽已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受限于现实因素,在具体的教学策略运用和实践上仍然略显不足。基于此, 本文对中职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上述几点策略与建议,以期为中职历史生活化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肖美珍.中职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No.161(23):126-127.

[2]杨红贞. 中职历史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J]. 文渊(中职版), 2020, 000(0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