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所有的学习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也是一个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时期,这个时期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给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各科教师都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教育。身为教师,我们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还要加强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进行了一番探究,希望能对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发展。
DOI
作者郎珏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38卷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4(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郎珏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所有的学习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也是一个学生接受正式教育时期,这个时期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给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各科教师都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教育身为教师我们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还要加强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进行了一番探究,希望能对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策略探究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接受知识也大多局限于理论方面没有深入理解,也不能将道德和法治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应该意识到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道德法治课程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学生个体行为矫正和道德的提升,不像其它科目那样有特定的知识点做支撑,许多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认为这门课程就是单纯的的说教课,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由于学生家长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这方面的教学内容,缺少对学生的有效监管学生的积极性受这些因素影响也不会高对此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采取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他们的认识,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结合多媒体现代技术,通过创造教学情境,使课堂的内容更生动、更直观更易于理解,以此使之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将一些家庭安全常识编成童谣,并配上动画,增加学习的乐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相较于文字信息,动态的信息更适合于学生接受,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在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这一节中,教师能播放一些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正处于危险之中,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的画面效果会打动学生的内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生活化教学,深化对学生的认识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给予足够的尊重,重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让教学贴近生活,充实学生的思想在实践中,教师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向主动参与的方向转变扩展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教学手段由理论讲解为主转变为理论讲解与实际体验并重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由于小学生的阅历较浅,对某些知识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更多的偏差,甚至产生误解。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部分。

例如,在安全护我成长这节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模拟各种危险场景,让他们体会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桌子摆设,模拟一个横穿马路的情景让同学们代入到交警、行人等身份中,思考一下在这个场景中容易出现哪些安全事故,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避免。通过这种情景模拟,使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加强教学效果。

三、改进课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

新课改提倡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教师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还要将目光放在课程评价方面,改变过去单纯考试成绩为主的模式,把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情况实践表现等纳入到体系中,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参考标准,进而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具体来说,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之外,还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与行为规范相一致鼓励同学们互相打分,给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做出总结时,要把考试成绩和同学们的多方面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份详细的综合评价,鼓励学生们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评价模式的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对学生的评价环节进入一个更完善的状态,步入多元化的格局,促进学生高效进步。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以推进素质教育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要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模式,让教学多元化、具体化、生活化,通过实际的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智力,2022(36):17-20.

[2]张国富.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的实施路径[J].名师在线,2022(35):19-2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