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理而一线教育工作者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自主投入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和吸收新知识,还能将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DOI
作者丁继伟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丁继伟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  湖北省恩施  4450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理而一线教育工作者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自主投入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和吸收新知识,还能将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性学习

引言

自主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育理念,注重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不断练习中逐渐提高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感受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

1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会出现两个特点,一种是传统教学特点,另一种是新时代背景下所呈现的新型特点。所谓的传统教学主要是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师一味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而新型的教学则呈现出适应新课程改革进程的特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有了相应的改进,鼓励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知识框架,并且培养其形成空间学习思维,使其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有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避免由于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恐惧心理而逐渐产生对数学学科的排斥情绪。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改在大力倡导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上,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或代替学生思考,告诉学生最终的标准答案等。这些无疑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由此导致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空间并不大。也有部分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思考与选择能力的培养,还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认为学生目前所具有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思路,无法对一些数学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选择。还有部分教师甚至将学生思考以及选择的空间与时间直接压缩,为自己腾出更多的知识讲解时间,这样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思考方面不仅受到了约束,想象力、创造力也无法得到培养与提高,更难以突破自我,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更好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3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路径

3.1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自主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始终存在教学与现实生活无法准确链接的情况,部分教师未能在数学课堂上引进生活化的元素,学生自然也割裂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存在学习深度不足的弊端。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激活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元素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驱动作用,以情境化的方式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数学课堂上。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在深入研读课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且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生活现象、生活实物等作为素材,以此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以语言引导、设置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让他们将现实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应用在生活情境中,进而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或者数学问题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产生探究的意识。同时,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以数学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学科中的数据分析、四则运算等知识要点,分析问题的核心和内涵,探寻出解决问题的高效路径,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效能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并能将这种乐观的情绪迁移到更高阶层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深度探究和实践探索能力。

3.2营造趣味课堂,拓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注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这使在自主学习探究课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良性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工作,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和蔼、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真心感染学生,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在交流和互动时更加亲切、融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不难发现,传统课堂教学之所以非常枯燥,缺少生机,与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沟通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3以合作学习强化探究,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借助生动形象的学习过程对数学学科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强化合作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需要明确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当中,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3.4布置实践作业,提升自主探究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提升他们自主探究水平的一个有力抓手。教师应改变对作业的看法,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在作业中融入实践元素,据此设计作业单,让学生在作业单的引领下展开实践探索活动。而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在作业单中,教师既要设置基础的数学问题,也要引入项目化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寻求问题答案,让学生通过搭建数学模型、搜集项目信息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将在作业中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步上传到平台上,以激励性的话语强化学生的探究信心,并鼓励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完成探索任务,进而体现出课后作业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

结语

如今我国社会发展创新的步伐已经十分迅速,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也日益深化。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将无法跟上整个时代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小石.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33):33-34.

[2]殷晓格.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34(34):40-41.

[3]王利刚.基于核心素养论小学生数学理解力的培养探讨[J].天津教育,2020(26):27-2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