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的策略
吕嘉涵
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二小学 201105
摘要:教师需要以双减政策为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并结合学生喜好探索的明显特点,继而尝试通过夯实基础、注重反馈等步骤为学生赋能,力图在激发出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后,又能为后续语文课文的把握做好铺垫。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提质增效
为了有效发挥双减政策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为基础,尝试优化教学方略,力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助力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进步、持续成长。
一、依据学情设置活动
与此同时,再提出具体的语文学习要求,像生字生词的认识、课文的阅读等等,使学生一边能享受画画的乐趣,一边还能逐步实现既定的《画杨桃》课文学习目标,可谓是一石二鸟。
例如,《画杨桃》这节语文课堂的成果之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换位思考的正确观念,这对学生下一步的语文学习乃至未来的语文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很容易盲目从众,当看到自己画出的杨桃与他人不同,就会选择信服他人,忽视自我。通过《画杨桃》本篇课文的讲解,则可以摆正学生的这一观念,并带领学生分角色阅读课文,使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这些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现出课文中的深刻道理,进而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快速形成。在《画杨桃》课堂结束之后,发现了一项不足之处:语文课堂提问过于频繁,提问质量也不够高,进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内容,选择不停的提问学生,甚至不等学生思考就给出答案,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语文知识水平。可实际上,却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了语文学习压力,学生并没有经历思考、分析语文问题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出语文课堂提问的真正价值,更别说促进学生的语文成长了。
面对语文课堂提问质量不高这一不足之处,教师应当改革自身的提问观念,换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不仅仅需要考虑《画杨桃》课文内容,更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设计基础,尽可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成长的语文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掌握课文内容,又能获得语文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助力学生的语文成长。
二、认真夯实基础知识
通过《蜘蛛开店》这篇课文的讲解,不仅仅带领学生认识并学会写文本中的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充分理解《蜘蛛开店》课文内容,带有感情的阅读、领悟。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又能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文本内容,达到锻炼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的目的,完成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本次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显著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实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升。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身还不具备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导致他们难以快速把握《蜘蛛开店》课文内容。而通过本节课堂,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分析趣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步了解到蜘蛛为什么选择开店,遇到了哪三位客人,最终开店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将会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中。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较好的锻炼,并逐步形成较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借助这节语文课堂,发现了语文课堂的不足之处:未能深入剖析《蜘蛛开店》课文内容。为了快速完成《蜘蛛开店》教学目标,选择直接步入到课文的阅读中,但却忽视了内容的深入剖析。所以,整节语文课堂始终停留在《蜘蛛开店》课文的阅读上面。实际上,这样的语文课堂将会停留于表面上,学生也只是读过了《蜘蛛开店》课文,但却未能加深学生的语文领悟,无法达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目标,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语文发展。
综合观察和分析《蜘蛛开店》这节语文课堂的不足之处,教师可尝试转变语文教育观,积极设计《蜘蛛开店》的趣味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蜘蛛以及三位客人,给学生提供足够开放的扮演空间,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文中,既能推动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内容,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剖析《蜘蛛开店》课文内容。只有这样,方能促进学生得到更良好的语文成长。
三、注重学生学习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反馈,能看到较为明显的语文教学效果。第一,学生已经能掌握到《我是一只小虫子》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第二,学生能大致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融入到小虫子的世界中,让学生体会到“小虫子”的世界多么有趣,尝试概述正篇课文。第三,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在学习课文内容过程中得以提升,为学生良好的语文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例如,《我是一只小虫子》这节语文课堂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并未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甚至有学生会产生出抵触情绪,进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一道阻碍。但在本节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和感受《我是一只小虫子》课文,使学生能体会到轻松的语气和幽默的风格,推动学生逐渐入情入境,可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进而促进学生能主动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最终取得较为理想的语文学习实效。回顾《我是一只小虫子》这节语文课堂教学,反映了一个不足之处:学生的语文思维并没有彻底的打开。究其原因,在课文导入环节想要利用“小虫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围绕“小虫子”设定了十分丰富的语文情景,但却分走了学生的一部分注意力,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全部集中在语文课文内容的学习上面,这也就是导致学生最终语文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教师应当转变导入的观念,在保证导入环节趣味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原本的语文课文内容,决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那么,教师在选择导入内容的时候要尽可能贴合课文内容,保证内容本身的价值性,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内容,提升语文导入环节的趣味性,必须做到两头兼顾。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并推动学生逐渐融入到语文课文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周茜.“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江西教育,2023(23):56-57.
[2]尤田鑫.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6):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