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分析研究
作者姓名:黄浚航
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邮政编码:250102
摘要:体能训练作为一种较为现代化的运动方式,在现如今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学中。随着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提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研究成为讨论热点。大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进行体能训练可增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大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并未明确体能训练目标,仍选用传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案,以至于训练过程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同时,制定的体能训练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要求,不能满学生的身体锻炼的需要,真正增强他们的体育能力与身体素质水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展开了深入地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能训练;教学;分析
一、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丰富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是提升学生体质与体能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课程时,由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设施的限制,导致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能训练的效果。
其次,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大学体育教师并未对体能训练的目标进行明确,他们仍然选择传统的训练方式,这就造成了在训练中,出现了许多不完善和缺乏专业性的问题,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比如,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在编制速度训练的课程内容时,往往采用位移速度训练、反应速度训练和动作速度训练相互交叉的训练方法。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速度有所提高。然而,每个学生的体育素质基础都存在差异,一些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并未得到显著的提升。长期下去,这势必会导致这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训练内容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尽管大学体育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学生们却有着很高的自主权,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其中大部分都是非体育专业,缺少体育专业知识,加之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因此,制定的训练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学生在刚刚接触体育运动的时候,有着较高的兴趣,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兴趣会逐渐下降,他们会出现逃课等现象,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教学效果就会下降,这样就很难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与身体素质。
二、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一)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使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体育课程的种类比较丰富,一般情况下,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像是足球,篮球,田径,田径这些竞技性强的运动,女孩更多的是去参加健美操,太极拳,轮滑这些竞技性不强的运动。针对这一特点,当体育教师以体能训练为目标来制定教学课程时,要想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就一定要把教学课程和学生的兴趣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健美操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活力和时下最受学生欢迎的音乐,这样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增强体能训练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在进行跨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世界上著名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展示给学生,如此一来便可充分发挥偶像效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边讲解,边给学生做一些演示,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降低体育学习的难度。另外,还可以与体育类社团合作,充分发挥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优势。学生们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参加各种社团,这种兴趣是一种很强的内部驱使,能使学生们从消极的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学习状态。体育教师对参加俱乐部的学生展开专门的指导,可以使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体能锻炼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维持积极的态度,加强他们的体质,增强其体能。
(二)针对体育教学目标,开展专项训练
不同的体育课程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参加专项训练。就拿篮球课来说,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篮球技术,增强学生的力量和速度,所以,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力量和速度的训练,要做到训练内容的科学合理。
例如:在力量训练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到锻炼大、中、小肌肉群的重要意义,如:运用俯卧撑来加强胸大肌、三头肌和背阔肌的强度;可以做卧式、推举等动作,以加强臂部主要肌肉的力量;在进行速度训练时,可以采用长跑、速跑、负重跑、跳远、引体向上等方法来锻炼肺活量、弹跳能力、反应能力、肌肉力量等。在进行专项训练时,女学生加强耐力、体力和速度的训练,男学生加强爆发力、弹跳力和速度的训练。除此之外,大学体育教师在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专项训练时,不但要保证训练方案的有效性,还应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与拼搏进取的精神,严格杜绝逃课、旷课、替课等不良行为, 确保体能训练方案可以落实到位。
(三)以趣味性形式,开展体能训练
在大学体育活动中,由于体能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们往往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教师应注重设计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我们知道大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特征,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既要简化体能训练,又要加入大学生喜欢的趣味元素,让他们主动参与,从而从总体上提高他们的体能训练水平。因此,在大学体能训练中,教师可以趣味性训练为出发点,进而优化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体能训练成效。
例如:蛙跳和深蹲的起立式训练,可以更好地锻炼肢体的肌肉,而以往一成不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来优化体能训练,比如"萝卜蹲"游戏,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给每一位同学设一个代号,用"谁蹲谁蹲"的方法,下达命令,接受命令的同学就可以重复着动作,这样稍变换训练方式,不但让体能训练变得更加有趣,而且锻炼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再比如,为了提高学生训练的效率,可以增强体能训练的竞争元素,大学生具有青春的朝气,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能使他们更快的进步。如在篮球教学中完成运球学习后,教师可组织50米运球比赛,男女分组,按完成时间排序,这既可增加课程的竞争性,又可促使学生更认真、积极地学习,并可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江燎. 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分析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034(023):P.152-153.
[2]石宝华. 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分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33(11):2.
[3]肖乡子.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分析[J].田径,2019(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