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黄丹婷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中传统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深度教学策略的科学运用,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该项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把握关键环节,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指引,使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深度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及小学教育发展方向,因此该项教育工作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此次论述中,对背景信息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重点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1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数学问题安排班内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这一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教师的恰当辅助下指引学生围绕特定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借助该项教学,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结合其中的数学问题给出提示信息,即在该数学问题的解决中需要确定每种船的卸货时间,明确船的卸货顺序。根据上述提示,教师要求学生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学习讨论,结合所有组员的力量设计不同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各个组员都要充分发散思维,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建议,在共同探讨下初步形成多套方案。之后教师则指引学生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明确每一套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从中选择最佳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在组员的协助下不会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进而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组员学习讨论中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使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数学方案的制定及选择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对于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构建数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问题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数学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收获。比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问题为学生构建外出郊游的情境,将郊游中常见的事物向学生呈现,指引学生对所创设情境中的各项事务进行细致观察,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各项事物,如在郊游中看到了7只美丽的蝴蝶,忽然飞走了2只,在数一数后发现还剩5只,还有3名同伴在草地上玩耍,在经过仔细的数数后发现周围有8棵高大的松树等。通过结合教材问题为学生构建的上述情境中,指引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将情境中发现的各项事务转化为数学语言,通过参与情境活动,帮助学生轻松解决教材中提出的数学问题,而且,教师要通过该活动使小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逐步培养其数学思维吗,这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际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熟悉的生活元素分析相对陌生的数学问题,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多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此帮助小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小组评优活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引,以图表的形式对本班中各组的小红花获得情况进行展示,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相类似的问题,如:“现在第一组获得了10朵小红花,那么数一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红花少几朵,第三组又比第一组的多几朵呢?”通过上述教学指引,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活跃,然后要求学生再次分析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重新解决其中的问题时难度会有所降低,问题的解决效率会有所提升。
4注重数学游戏的融合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将数学游戏巧妙融入到课程之中,能够带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师要能够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一要突显游戏的趣味性,因为之所以在数学课堂上为小学生安排游戏活动,主要目的之一则是突显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以此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产生带动作用。二要确保游戏形式的合理性。数学教师确保游戏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游戏内容不会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为小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游戏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小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及知识应用的过程,指引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思考,为了获取更为理想的游戏成就,则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运用。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对解决问题深度教学策略的科学运用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其安排相关联的数学活动,使数学学习的难度有所降低,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春虎. 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06):69-72.
[2]安婷婷.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J]. 吉林教育,2023,(0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