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智能、体适能课程建构研究
李晓琪 宋正学
沈阳师范大学110036
摘要:幼儿群体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并以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幼儿身心发展,培养符合21世纪合格的人才为目标。体智能、体适能作为当下新兴的课程,它们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两门课程既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增强幼儿体质,为其将来的身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对释放孩子情绪,提高抗压能力,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体智能、体适能课程在培养幼儿强健体魄,促进潜能发掘和提高社交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也越来越受家长和幼儿喜爱。但幼儿体智能课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致使幼儿体智能课程不能广泛推广和开设质量不高。为了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使体智能、体适能课程发挥应有的效能,本文深入探讨了幼儿园体智能、体适能课程建构。
关键词:幼儿;体智能;智能化;课程
一、体智能、体适能概述
1. 体智能课程是以体育为主体,以游戏为方法,以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儿童身体智能课程最重要的是让儿童通过体育指导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习如何利用身体,发展意志、相互信任和认知能力,创造性地展示自己,促进情绪成熟和社会发展。回到原点,希望通过身体智能游戏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即肌肉发展,提高身体能力,从局部运动到全身运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健康的身体,也培养每个孩子有快乐的人生观,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2.体适能课程旨在通过合理的体能训练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强环境适应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并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主要训练爆发力、弹跳力、体耐力、敏捷性、灵巧性、距离感、平衡感、协调性等运动相关体能。
两者的关系:体适能促进肌肉发育,可以给少儿带来一定的运动量,课程进行时,全身的肌肉因运动而变得更加结实。促进骨骼发育,体适能课程会刺激骨膜的反作用,使骨骼的发育更加旺盛,从未更加坚固。促进器官发育,体适能课程调动全身主要器官,代谢更加旺盛,器官功能提升更加迅速,而体智能只能从一方面是身体具体某种程度的能力,足以安全而有效的应付日常生活中身体所承受的冲击和负荷,免于过度疲劳,并有体力享受休闲及娱乐活动的能力。
二、体适能课程构建原则
1.循序渐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进行下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幼儿学习能力较低,对新知识的接受时间很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个体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幼儿的体育课程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循序渐进,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要遵循一定的顺序,逐渐地向前推进事物的进展程度。就是要遵循幼儿身体、生理活动的发展规律,由于性别、年龄、体质的不一样,每个幼儿对运动负荷的承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是为了让幼儿的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那就必须遵循人体身体、生理活动的发展规律。
2.科学性
科学地进行活动是促进幼儿运动能力、体质健康与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也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教育的非常重要的过程。幼儿时期的运动量应慎重合理的进行选择,若体育活动的运动量较小,则达不到运动的效果;相反,体育活动的运动量较大,不但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会伤害幼儿的身体机能、消耗更多的能量。科学有效地控制幼儿活动的次数、时间、活动量等因素能够使幼儿身体锻炼达到不错的效果。
3.游戏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体育的活动中加入更多的游戏的成分,运用游戏的方法,从而适应幼儿年龄的特点,可以增强活动的乐趣性,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既是儿童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持久、最重要的动力,又是儿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绝佳条件。
二、幼儿园体智能、体适能课程的建构策略
(一)课程内容框架的初步建立
课程的内容是为了解决需要教什么内容的问题,在整个课程的发展阶段,不仅要依据课程的目标进行开展,而且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才是适合幼儿体智能、体适能发展的需要。
根据幼儿该年龄段发展的特征以及在该教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以课程指标构建原则为依据,结合幼儿方面的专业建设理论,初步建立了幼儿课程体适能内容指标体系,即钻、爬、走、跑、跳、滚、抛接、投掷、悬挂、旋转、攀爬、支撑、平衡、躲闪的指标,并在该指标下进行了具体内容的构建。在上述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只是涉及幼儿的走、跑、跳、投的基本运动形式,在钻、爬、投掷、旋转、攀爬等其他运动技能方面也进行了内容建设,考虑到这些基本技术是基础的、简单的、有代表性的技术,并且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对于体智能课程的内容,应包括紧密相连、互为一体,且相辅相成的体能、智能和人能三个部分内容,其中“体”是孩子的体能,是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智”是孩子的思维和潜能,主要是指孩子利用大脑活动来决定的;“能”则是人能,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法
幼儿体智能、体适能课程教学方法是具有多样性的,教师通常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决定授课方式,还要参考孩子的表现和授课场地以及环境共同作用,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接受效果的好坏。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在体智能、体适能课程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特别是体智能课程主要以游戏为载体,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中,音乐律动教学、趣味游戏教学、户外体验教学、益智器材教学以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比较受教师的青睐。此外,体智能、体适能课程教学都强调将幼儿看作是社会中的成员,户外体验教学能使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中成长学习,学到的是孩子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体验,且对孩子以后进入社会及时适应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还可以缓解孩子情绪、亲近大自然、释放天性。
(三)构建“家-社-园”联动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作为幼儿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完善和进步,有利于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孩子年龄、特点的不同,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建立科学、明确的评价标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灵敏性、平衡性、协调性、柔韧性。从幼儿体智能、体适能教育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需要构建“家-社-园”联动评价体系,让幼儿园师生、社会和家长共同参与到体智能教育的评价活动当中,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幼儿及幼儿园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评价标准的前提下,笔者建议评价标准至少应该包括目标价值、内容选择、方法运用、课堂纪律、师生互动和学习效果等方面,以期优化幼儿体智能、体适能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徐瑶.幼儿体适能课程内容体系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2):126-127.
[2]曹佳佳,张红,邱寅申,金泓,郑胜兰,章利桦.幼儿体适能课程优化策略[J].福建茶叶,2020,42(03):151.
课题或者基金或者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名称:SMS体适能智慧平台--“云”端上的健康管家项目编号:20221016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