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探索
周银贞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 341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承担着强化学生数学认知、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强化学生逻辑思维以及为学生未来发展做铺垫的重要作用。而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出发,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助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因此,本文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探索为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学本身是一门极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定理含义的认知不够充分。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还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含义的理解。此外,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在更具开放性的课堂中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用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并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与探索中实现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互动性问题树立学生自主提问意识
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从自身出发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之外,还需要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出发,强化学生自主提问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作业。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以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着力点进行有效预习,并做好笔记记录。在课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所预习的内容收集起来,然后打乱顺序分发给其他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此外,教师可以做好师生之间的趣味互动,引发学生的主动提问。例如在课上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我是提问小能手”的游戏活动,根据教学内容提问问题最多且质量较好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以游戏竞赛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同时也通过游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师生的趣味互动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二、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解题。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意识,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为更高互动性和更高质量的教学奠定基础。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且把握尺度,不能够过于局限,此时开放性问题较为合适,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架和空间,展现自我的同时又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先学生设置一个更具体形象题情境,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干,并根据题干进行问题的思考。如“小红用一根长62厘米的铁丝围成了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边长分别可以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升性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地记录和解决自己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提问学生自己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让其余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地去独立进行思考,进而逐步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样性解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意识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针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同一问题不同解法的思考中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宽为3厘米,求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中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用最简单的公式法通过8×3求得长方形面积。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法进行面积的求和,例如让学生把长方形分割成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数正方形数量来求得面积。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发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中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复盘性问题强化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除了要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多维度思考之外,还要通过具体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解题角度,以强化学生的解题意识和思维拓展能力。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上开展“我是检查小能手”的教学活动。首先在课上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若干道笔算题,让学生记录并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计算过程的纸收集起来,打乱顺序分发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观察其解题过程,针对解题过程进行检查,挑选出其中有误的地方,然后再将计算纸分发给相对应的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析和反思。如“11×14”,让学生观察竖式计算两个数的最后一位是否对齐,让学生在分析和反思中总结尽量把数字多的数写在上面,数字少的数写在下面,以减少乘的次数。通过复盘强化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技巧的认知,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互动性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多元性的解题、复盘性问题四个方面出发,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思考中创作在创作中成长,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庆. 浅谈如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1, 000(032):P.17-19.
[2]陶新珍. 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融合[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