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 小处落墨
------作文学习指导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小学 马春香
摘要: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原本是文学创作的一条原则,现迁移到语文教学上来,扩大其用途。
关键词:语文 学习方法
文学创作中的“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是什么意思呢?那是指每一个作品都是社会的缩影,只有先理解了整个社会的状况及发展的趋势,才能对某个局部内容进行设计和构思。无论作品篇幅大小,一部长篇小说或是一个短篇小说,都能反映时代的精神,这就是从一滴水见太阳,一叶知秋,一斑窥豹的创作方法。那么用于语文教学又是怎样的呢?(一)、指导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无论记实还是有所虚构,都要遵循这条原则。比如保护(这是大处着眼)环境,就要歌颂其环境的优美以及创造保护环境的人们(这是小处落墨),因为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但如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背景下,写环保题材则不合时宜,因为那时是为了打败侵略者和推翻反动政府,不怕先打烂坛坛罐罐,那时若写环保就不是大处着眼小处落墨。例如:有一个人在当前写一篇发展农村经济办企业的文章,通篇只写如何周到的计划和获得利润,但却不提环保问题。问他写的动机,他说把经济发展了再搞环保不是也很好吗?这显然违背了中央“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结果这篇文章被编辑部“枪毙”了,没发表。这就是没有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的结果。所以在作文教学的审题立意中适当教给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好处的。那么又怎样进行扩展使用呢?可以用在作文练笔方面。因为练笔每次或每个阶段都应有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学生作文中的短板。比如审题不准,构思能力差,描写能力差等等。哪一方面是短板,就着重训练那方面的能力,但在每训练一种能力时,都要考虑到这种能力在整个作文写作中有何作用。也就是说,练局部能力应想到整体,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的活用。下面举例怎样对学生进行指导。(一)先让每个学生写一篇作文。出题目时要考虑本次必须有一至两个表达能力的重点。比如题为《家乡的美》。这个题目要涉及到静物描写或者人物描写。纯赞家乡自然风光之美则应有景物描写的能力,若再穿插人物活动,则应有对人物的描写能力。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情态描写等。写后,老师再写一篇范文。范文里必定会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念范文时,让学生认真听后,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在描写能力上的不足。比如描写概念化不细致生动。人物描写没抓住人物性格。有的学生有一项不足,有的两项都差。那么就针对自己本次发现的问题,专项练习突破这些不足。一星期,两星期,有所提高为止。例,有个学生写的作文,对家乡景物的描写是这样的:“我的家乡可美了。有青山绿水,有平野田畴,有纵横交错的公路,有来往如梭的汽车。看那座山,就是家乡有名的松山。它百分之八十都是松树,郁郁葱葱。秋天到了,家乡人去松林里采些柴禾,枯枝落叶,一担担运回家,作燃料。冬天,下雪了,白雪铺满大地,压在枝头,好一个银色的世界。家乡的小河也是美丽的。河上有一座石桥,这是清朝年间建造的,至今保存完好。再看那布满绿色的田野,秋天一片金黄。家乡的路已修成宽阔的水泥路,汽车在路上繁忙奔跑,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家乡。”写好了,自认为写得不错,好多方面都写到了。也都写家乡美丽的特点,但当老师的范文念了,他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不足之处如下:一是写景描写不足,特点虽抓住了,但不细致,只给人以轮廓的感觉。二是里面也涉及到人物,但那些人物一个也没稍加描写,主题也就不很突出。问题找到了,就按照老师的布置,大局看到了,应小处落墨了。即单项练习其中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提高。练的计划是先练写景。一处一处地来。他先写秋天的松树林:“我的家乡有一座山,那就是美丽的松山。山上全是松树。曾有人力图在山上找出其它的树,哪怕一株,但找了一上午,就是没找出其它的树,可真是名符其实的松林啊!”评析:就概述家乡的松树林时,也比原文生动美丽了。原文中说百分之八十都是松树,这里写全是松树,还用了有人去找杂树的例子证明松树林的纯度。这就给人一种奇特感。印象就深了。“到了秋天,松林更美丽了。远远看去绿中带黄,这正是秋天的颜色,有一部分松叶黄了,星期天,同学们成群结队地去山上玩耍,也顺便完成一些爸爸妈妈交给的任务。他们各自带着一副小竹篮到了山上。见松叶铺满了地。黄中带紫的颜色。有的厚,有的薄。厚的地方,脱掉鞋袜踩上去,就像踩在海绵上,柔软而舒适。他们嫌地上的松叶不够多,便抱起一块大石头往树杆上撞去。树的枝杆振动的摇摆起来。松叶从树上纷纷落下,像一簇簇棕色的雨丝,打在同学们的头上、肩上、背上。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还唱起儿歌:‘秋天到,秋天到,秋天真正好’。他们还作着各种想象说:即使我长大了,在外面工作了,每当我回家时,也少不了到这座松山上来玩一次。他们玩够了,想够了,各自把松叶装进竹篮,挑着下山了。”评析:写人们去松山上采松叶也避免了概念化,作了细致的描写。描写松叶,描写孩子们的动作、表情、声音,达到了绘声绘色,使人读了如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提高。再看有个学生专练田野景色的描写。“星期天,城里的人们喜欢到风景优美的农村去玩。他们来到我的家乡。一片绿色的田野象地毯般铺在地上。走近看,全是水稻,长势正茂。一片片叶子上还沾着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的还拿出手机,把挺得高高的一棵稻株拍照下来。嘴里赞美道,这是绿叶珍珠。这时一阵微风吹来,稻田翻起了波浪。像海上的碧波荡漾,又像是草原上绿浪滚滚。”评析:对田野美景的描写也避免了简单化,而是有面有点。即既写了整个的面貌,又集中笔墨写稻叶和露珠。使人读了有具体而深刻的印象。还写了人的活动(拍照、取名),以人的活动衬托田野的美丽。还有学生写家乡的美丽,把景色与人物并重,不但突出了景色美,还突出人们的心灵美。
这便是总观全局,局部练笔的方法。综上所述,在取材时考虑总的表现中心是什么?这个中心应与当前国家宣传的重点相符合,这就是大处着眼,而在表现这一中心时,应选取局部的哪怕是细小的题材来表现。这是立题选材的训练意图。活学活用对于一篇作文的训练上,立足于整篇作文的中心(大处着眼),找出局部不能很好突出中心的写法进行强化训练,这是局部训练的意图。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团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