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分析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改在社会层面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广为关注的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DOI
作者李丹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分析

李丹

竹山县潘口乡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社会层面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广为关注的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引言

新课程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以生活性、发展性以及生命性为核心,实际实施过程中更加追求教学的真实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区别,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新课程教学理念则是以学生为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现如今,我国教育界正在积极进行改革,小学阶段也不例外,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教学经验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1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技巧,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思维的使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重视通过相应的教学内容去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在很多小学数学知识中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去了解其中的逻辑,锻炼学生的思维,并转化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去思考和探究相关的数学知识。无论是基础的概念、定理、定义类知识,还是需要学生充分思考的计算习题、形状空间类知识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同的教学形式中灵活地去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并且在此期间,教师丰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转变定式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能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其二是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提质减负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会以目标为导向,根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学情,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以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方式进行教学。

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分析

2.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也不只是受教育者,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学生中,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并适当地予以引导。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先不要急着批评,而要引导学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时,就会思考应该怎么弥补,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带领学生一起对某个数学问题或者现象进行研究,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不能仅靠成绩评判一个学生。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肯定,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进步,都要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热情,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2.2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措施和资源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调研、学习兴趣问卷、诊断性评估等方式,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化教学注重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风格,制定个性化的学习任务。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同时,个性化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激发学生探索创新,体现学生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需要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知识讨论与交流,通过讨论的形式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欲。例如,对于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的讲解,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画出相关图形,对于图形周长以及面积的概念要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计算公式,扩展小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以及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一间空房间经过测量,其长为6米、宽为4米,需要对空房间进行装饰,在地板上铺设地毯,商场具有宽度为1米、2米以及4米等三种不同型号的地毯,那种地毯型号较为适合?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位学生的天分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对于问题各有不同的答案,无法达成有效共识,同学1认为型号为1米的地毯便于携带;同学2认为宽度为4米的地毯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同学3认为宽度为2米的地毯更省钱。学生在对这样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时可以提高自身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对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促进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结语

新课改的提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借助教育资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只有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爱龙.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0):85-86.

[2]李红玉.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学周刊,2020,17(17):50-5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