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敏霞
上海市闵行区诸翟学校 201107
摘要: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高效的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挖掘文本价值,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梳理思路,让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模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将其应用于语文教育当中,可以为学生理清文本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文章的关键词,并建立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框架。由于我国多年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教师所开展的语文教学,通常都根据教材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理论的传输,缺乏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台前讲什么,学生就跟着记什么,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只有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过程当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导入
优质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能否高效率开展的关键,一种巧妙的导入需要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和精炼的语言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才能够让学生出门积极性的投入到整个这个阅读过程当中。所以说开展趣味的课堂导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课堂导入,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的阅读状态当中。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简洁性和直观性特征,让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中提供的中心词帮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大致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少年闰土》的学习时,第一环节是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对这篇文章主题和背景有一个大体的认知,了解其基本的知识,才能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阅读当中。其中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这篇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和整篇文章的主题以及整篇文章的结构与框架等等。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将《少年闰土》这四个字,题写在黑板的正中央,引导学生结合这个词去联想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这四个字,一步一步的为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这篇文章的相关概念。如教师可以首先延伸出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重要分支,再根据作者,更加细致地延伸出作者的代表作和写作背景。
二、罗列重点帮助学生思考
学生在语文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思考,也只有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框架。所以学生要想读懂一篇文章,其第1步就要充分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也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找准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高效率的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同时,让学生学会找出文章关键词,也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准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并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中几个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分析,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笔勾画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并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有困惑的地方,勾画下来进行批注。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第一项任务是要让学生将这篇文章的小标题罗列起来,并给每个小组分配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任务,让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对这部分的理解,找出自己阅读的关键词,并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思考,将这些关键词根据基本逻辑关系写在中心词的旁边,整理好不同内容的小标题。
三、精读内容完善导图
根据上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时,很难找准关键词作为主要支点,大部分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内容的关键语句,来借助关键语句去完成整个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要求整个结构和框架应尽可能的简洁,如果学生利用关键语句去绘制思维导图,往往会造成内容繁琐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及时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找准关键词,并通过罗列关键词,帮助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找准段落与每个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这一阶段在于让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精读,如果仅仅只是让学生找准关键词,往往只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这篇文章的浅层内容,而不能深入的了解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具体内涵。所以教师需要及时观察每个小组绘制思维导图的情况,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精读自己需要完成的这一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找准关键词,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关键词,以逻辑顺序的方式罗列起来,并找到不同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帮助学生完善整个思维导图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总结自己这一内容的主题,再根据其他小组总结的主题来进一步得出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读书少、思考少的现象令人担忧。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且学生没有掌握高效率的阅读方法,没有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头脑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则会造成学生的阅读水平知识得不到提升的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大力提倡以读书为本,并鼓励学生在课上和课下时间阅读更多具有时代性与经典性的好书同时并在课堂中学会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梳理阅读思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思维导图进行高效率的阅读。
参考文献:
[1]郭艳霞.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江伟英.利用思维导图拓宽小学生自主阅读之路[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