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课程的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也更为严格。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利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强化学生的道德建设,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体验,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本文就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
DOI
作者金光龙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金光龙

六安市轻工中学

摘要随着课程的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也更为严格。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利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强化学生的道德建设,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体验,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本文就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师生互动

【正文】我国已经步入素质教育阶段,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教学都要围绕学生发展来展开,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更要把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然而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为了树立威严,一味地使用专制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很是紧张。而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严肃拘谨的教学氛围,还把本门课程对学生德育培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课程改革后,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的教材内容被重新编订,教师对新教材还不是特别熟悉,要探寻到适合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总是把成绩作为教学的目的,使用的教学方式都是以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为主,丝毫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心理变化,久而久之学生积极性被这种教师绝对性主导的教学模式消磨殆尽,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当一边钻研新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一边将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本科目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 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凸显出来,教师一边教学一边通过与学生互动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查漏补缺,使本堂课的教学氛围更贴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更好、更愉快的课堂学习体验。

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富有创造性,师生之间答疑解惑的互动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互动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日后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上与人交往会更加友好、融洽。

  • 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3.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把主观思想带入到教学中去,以自己的想法去教授学生,实际上这样带有导向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局限,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需要摆正自己在课堂的地位,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变化,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方式,一切教学计划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互动对课堂效率提升十分有益。

3.2营造宽容、放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健康。严肃压抑的课堂学习环境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正常发挥,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大脑是紧绷的,根本学不进去多少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宽容、放松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时间来表现自己,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3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相关道具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通过情景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创新改变生活》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对学生提问:关于废物利用有什么好的想法?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然后耐心倾听学生代表发言,并给予认可和保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利用初中阶段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氛围一下活跃起来,学生在直观、形象、有趣的情景中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

3.4引导学生质疑,开拓思路

初中学生的思维很是活络,对于日常学习会有许多的疑问和独特的想法,甚至有些问题是不在教材范围内的。对此教师一定不要遏制学生的质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适时的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的答案。课堂教学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被教材所拘束。

例如在讲授《新时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四卡扣:艰苦奋斗是否就应当做苦行僧?学生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学生提出了新思路认为“坏掉的食物不应当再吃,吃坏了身体去看医生更得不偿失。”鼓励学生就学生提出的新角度来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汲取他人的优秀想法,拓宽思路,加深感悟,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尊重并谨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各种丰富有趣的师生互动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并且不断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将道德和法治课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提高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黄描红.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师生互动的建议[J].当代家庭教育2021(8):61-62.

[2].陈娅玲.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J].信息周刊,2019(043):1.

[3].王玲.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4):0018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