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低年级偏差行为家庭指导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小学生低年级偏差行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给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和教育基地,承担着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责任。本论文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建立积极家庭氛围、强化换位思考意识、强化家庭教养功能,以帮助家庭有效预防和纠正小学生偏差行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低年级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发展。
DOI
作者张晓娜
机构地区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生低年级偏差行为家庭指导策略研究

张晓娜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一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小学生低年级偏差行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给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和教育基地,承担着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责任。本论文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建立积极家庭氛围、强化换位思考意识、强化家庭教养功能,以帮助家庭有效预防和纠正小学生偏差行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低年级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偏差行为;策略

引言

小学生低年级的偏差行为是指违背社会规范、道德准则的行为,它对个人、家庭、学校和同伴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新时代,我国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发生了变化。双职工家庭增多,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和指导不足。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和功利主义。

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和教育基地,承担着培养孩子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责任。因此,家庭指导在预防和纠正小学生偏差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旨在探讨家庭指导在预防和纠正小学生偏差行为中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通过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预防和纠正小学生的偏差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建立积极家庭氛围,树立角色模型
  • 家长提高自我修养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应该以身作则,通过提升自身修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家长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并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教育培训或与其他家长交流,提升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技能。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或自身工作压力,家长情绪起伏波动可能比较大。因此,家长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避免情绪冲动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运动、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通过以上方法,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从而改正小学生的偏差行为。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持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

  • 建立健康亲子关系

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对于预防和纠正小学生的偏差行为至关重要。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定期与孩子谈话,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感。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可以通过共同参与家庭活动、一起玩耍等方式,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这有助于建立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从而降低偏差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 强化家庭教养功能,建立良好氛围
  • 建立良好家风文化

家庭文化氛围对于孩子改善偏差行为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文化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致力于家庭文化建设,营造文明的家庭环境,降低孩子接触不良文化的可能性。同时,应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价值观,并向他们传达重要性。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展示出符合这些规则和价值观的行为

(二)加强家校联动局面

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良好的联系,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与学校合作,共同应对孩子的偏差行为。以班级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为例,班级中存在一个习惯不好且不擅长与同学交往的学生。他经常忘记完成作业、不按时上课、不遵守纪律,而且在班级中很少与同学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师与该同学的家长进行了一次面谈,了解了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家长对他的期望。同时,老师也与家长分享了该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改正该同学的问题,老师与家长一起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则。目标包括按时完成作业、准时上课、遵守纪律,规则包括每天检查和签字作业本、参加班级活动、遵守课堂纪律等。此外,老师与家长商定了一个奖励机制,鼓励该学生积极参与改进行为。例如,如果该学生连续一周按时完成作业和参加班级活动,他将获得一份小礼物或额外的课外活动时间。家长在家庭中监督该学生的习惯养成,确保他按时完成作业和参与班级活动。他们鼓励该学生坚持改进,并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

  •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

家庭在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道德观的榜样。他们应该展示出正直、诚实、尊重他人和关爱社会的行为,让孩子学习到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来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例如,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见、关心弱势群体、分享和帮助他人等。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故事讲解、实际案例分享等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

三、强化换位思考意识,提供支持指导

  •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遵守时间安排等。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提醒和指导来帮助孩子养成这些习惯。

  • 提供适当的奖励惩罚

家长可以使用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小学生的行为。这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激励他们改善不良行为。家长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当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良好的品行或获得好成绩时,家长可以给予奖励。例如,给予小礼物、表扬或特殊待遇作为奖励,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正面行为。同时,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来教育孩子。惩罚要保持公正和合理。例如,当孩子违反家庭规定或有不良行为时,家长可以采取限制活动、撤销特权或给予适当的惩罚时间等方式进行惩罚。

  • 尊重理解学生的思想

尊重能够使小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尊重也能够促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成为有才华的学生。家长要善于倾听小学生的意见,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些家长在教育小学生时,可能不自觉地摆出一种权威的姿态,导致本来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化,从而引起孩子对家长的不满。这样的做法会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和对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情感越来越丰富。因此,家长不能再将他们视为不懂事的小孩子。我们应该换位思考,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处在小学生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它是人们积极向上的一种内在动力。小学生的自尊心驱使他们不断追求真理,寻找真理,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因此,家长应该尊重小学生,将他们看作独立的个体,不要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伤害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敬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未来,改正小学生偏差行为的家庭指导策略将继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家庭指导策略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科技化和综合素质教育。家长将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与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家庭的努力,我们有信心改正小学生的偏差行为,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孙雨桐. 基于积极行为支持理论的小学生偏差行为干预行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1.DOI:10.27292/d.cnki.gsxfu.2021.001266.

[2]尚欣,刘宁,丁红军.加强中小学生偏差行为预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21(01):76-81+86.

[3]吕平.如何对待小学生的课堂偏差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12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