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亢学英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宝马九年制学校
摘要: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校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反对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建立更加高效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的德育与法治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优秀的、健康的教育活动。因此,只有对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这种价值进行足够的认知,通过对其进行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从而使得其教学的过程更为充实。
一、创新学习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与其他科目相比,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包含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让道德标准与法治知识进入学生的心中。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就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导入、固定的课堂环节、虚拟的的教材习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践行学习过的道德知识,让学习过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去塑造学生的性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真正起到作用,不是看学生如何说、如何写,而是看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做。只有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了学习过的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应付教材内容,在考试中就不会被题目迷惑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教师必须创新学习形式,将知识融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构建更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例如,在进行亲情知识和集体知识的学习中,这两单元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学起来非常容易,知识点很少,学生也都耳熟能详。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却与学习过的知识相背离,无法做到说话与行动保持一致。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因此教师也不能局限于习题和教材,而是要创新教学模式。在有关亲情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给学生,例如,在课堂上询问同学是否可以说出父母的生日,在本周回家后为父母准备一个小小的惊喜,陪父母去工作的岗位体验一下父母的工作流程。这些作业与其他科目布置的作业都不一样,相比于抄写知识点和解答课本习题,这些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也能不知不觉理解到了父母的苦心,对父母能够感同身受。在有关集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创新学习形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争,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个任务一定是单个学生无法完成的。在竞争的压力和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会学着团结共同解决问题,当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意识。让“美好集体有我在”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二、引入生活案例,强化现身说法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法治视野下将案例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案例内容分析,实现学生对知识内化效果,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支持,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有必要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水平,为学生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内容,组织学生更加主动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小故事,“小明的一天”小明在上学路上路走人行横道,课堂学习认真听讲,放学过程买了一包“山寨”食品,晚上与父母一起探望爷爷奶奶。教师组织学生对小明的一天进行分析,学生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中国进行思考,分析小明这一天行为和法律有关的行为,进一步对内容进行划分,为学生引入课程知识点,进一步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法律相关的生活事件,促使学生思想对生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到法律的存在,与生活之间有紧密关联,作为社会的调节器,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起到调节作用,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指导方向,学生自身的法治意识也在长时间的影响中所形成。
三、构建全面发展评价体系,便于学生自身处理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还应对学生学习行为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在评价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需要减少对学生笔试测评的重视力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的培养,这样便于考查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实际水平。
总之,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往往是在比较综合性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基于这样的教育方式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育,才是科学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柯雪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
[2] 荆玉东.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 才智,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