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研究
张精蓉
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第一小学校
摘要: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尤其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这个阶段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计算能力,并为未来的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创设计算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计算常常被视为一项枯燥无味的学习任务。然而,通过创造有趣且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计算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计算,教师需要设计生动、贴切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计算的乐趣和意义。
以《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小测量师”的情境。首先,教师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如卡通玩具、小饰品等,并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测量它们的长度。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比如1米等于多少厘米,以及如何将厘米转换为米。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环节,让学生比一比谁测量得最准确、换算得最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规则,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种情境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此外,通过团队协作和竞赛,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开展互动计算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互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游戏来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来认识不同图形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如用纸折出各种形状或者用小棒搭建不同的结构。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进行趣味计算练习,锻炼计算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为了确保计算练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考虑创建趣味性的计算练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接力赛”的游戏。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数量相当。然后,教师准备一系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并将这些题目按照难度和类型进行分类。游戏开始时,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学生随机抽取一道题目进行计算。一旦学生完成计算并得出答案,他们需要将答案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下一位同学在接到上一位同学的答案后,需要继续完成下一道题目,并将答案传递给下一位同学。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每个小组完成所有题目。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完成题目的速度和正确率进行评分。对于完成题目速度快且正确率高的组别,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鼓励。通过这种竞赛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紧张而有趣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四、实施数学竞赛,激发学习意识
小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开展数学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竞赛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挑战和刺激的环境,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数学计算,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以《认识图形》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图形辨识竞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辨识出教师展示的各种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通过这种竞赛方式,学生可以在紧张而有趣的环境中巩固所学的图形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图形辨识中的表现,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的特点和识别方法。在竞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保持优秀的学习状态。总之,数学竞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
五、采用差异化教学,提升计算乐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需求和能力都各不相同。因此,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可以考虑实施差异化教学。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以《认识图形》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进阶和挑战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特征和名称,适合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进阶层次的教学内容则涉及一些稍微复杂的图形组合和变换,适合认知水平中等的学生;挑战层次的教学内容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推理和创造,适合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差异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知识,还能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差异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激励,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结语: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发现需要灵活运用情境创设、互动合作、趣味练习和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和良好计算能力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良春.优化小学低段计算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16):77-79.
[2]李非凡.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21):0187-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