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发展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摘要 【摘要】摘要:作为音乐的主要构架,节奏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从当前的小学教育来展开分析,音乐这门学科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美育的基础和重要科目,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意义也十分重大,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音乐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乐理方面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节奏训练,从而让小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得到有效发展和进步。
DOI
作者张秀秀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美育发展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张秀秀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德安明德小学校

 

摘要:作为音乐的主要构架,节奏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从当前的小学教育来展开分析,音乐这门学科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美育的基础和重要科目,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意义也十分重大,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音乐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乐理方面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节奏训练,从而小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得到有效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美育、小学音乐、节奏训练

不难发现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音乐的灵魂不在于各种音符而在于节奏,只有节奏准确,才称得上是音乐。那么可以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因为这将影响学生的整体乐感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现实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来对学生加强相关训练,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力的同时,做到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美妙。

一、在欣赏中感悟音乐节奏

由于小学生所处年龄段较小,很少有人对音乐有过专业方面的接触,因此如果想要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提高自身的节奏感并感受到节奏,就要多听音乐进行节奏训练,借助这种方式来不断强化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当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节奏训练时要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对基本的乐理知识有个大致掌握,然后在听、赏音乐时增加节奏训练的片段,用音乐、歌曲的旋律来推动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感悟。

例如,在学习《西湖春晓》这首乐曲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首音乐进行欣赏学习。其实这首乐曲是合唱类型的,其歌词十分具有画面感和意境美,加上曲子6/8的拍子听起来让人感受像是在乘着小船在湖中飘荡,非常具有意境之美。学生可以通过聆听这首歌曲来感受西湖的美丽、了解有关西湖的文化,开拓小学生的音乐视野,又可以体会合唱曲目所营造出来的意境、艺术效果和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倾听歌曲的同时尝试轻声哼唱,并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双手的晃动,或是用身体让学生自主感受音乐的节奏,也可以在学生听音乐的同时对6/8拍做出清晰的感知并加以节奏知识的讲解,以此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感悟力。

二、利用乐器培养学生节奏感

乐器可以说是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帮手”之一它既可以用来表现乐曲的情感,还可以呈现出这首乐曲思想的目的。此外,乐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对小学生的听觉有很强的冲击力。针对这一现实,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其价值,让音乐课堂更加高效。

例如,在学习《甘洒热血写春秋》这段京剧时,作为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需要用一字多音的腔调、及装饰音来演奏,其中用到锣鼓等乐器。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是在了解这段戏曲的故事梗概之后,对这段戏曲进行欣赏,对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要有大致的了解,并可以进行大胆的跟唱或演唱。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了实现其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目标,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智取威虎山》锣鼓伴奏的视频,来帮助学生走进京剧的氛围中。还可以在课堂上出示一些相关乐器的图片,在学生观察过后再讲解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演奏特点。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用锣鼓敲击伴奏,班里的一部分学生负责演唱,一部分负责伴奏,教师则需要在学生进行敲鼓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控制击打的速度和力度,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节奏感。

三、开展音乐游戏提升节奏训练

由于教师所面对的群体是比较特殊的,小学生这一群体实际上来说专注力不够强,所以节奏训练对与小学生而言很容易变得枯燥,上课时往往会缺乏兴趣,从而影响到节奏训练的效果。但教师恰恰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将节奏教学与游戏相互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音乐小游戏来使节奏教学具有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利于身体律动的音乐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来表示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节奏,可以是一边唱歌一边拍手,用双手把感受到的节奏点给表现出来,也可以是跟着歌曲的伴奏拍手,练习打节奏。在感受音乐节奏的同时,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出来的欢乐的情感。在学习完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合唱这首《幸福拍手歌》,在演唱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可以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打拍,表现音乐中的欢乐情绪。

四、将生活中的音乐引入课堂

音乐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就可以把一些生活中的音乐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声音去学习、感受音乐的节奏感。这些声音包括雨水滴落的声音、虫鸣声、钟表的滴答声等等,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声音,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一听指针走动的声音,借此来感受钟表转动时指针的节奏是如何变化

例如,在进行《顽皮的闹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这篇曲目有了大概的学习之后,开展一些表演活动。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声音、乐器或其他物品的声音来对闹钟的声音节奏进行模仿,也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脑中的节奏律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音乐审美体系,并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掘了自身的创造力,而且又亲自体验到了音乐的节奏感。

总而言之,美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小学音乐中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训练,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把握节奏感,又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发展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宴梅.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浅探[J].试题与研究,2020(20):186.

[2]项红专,唐琼一,黄芳.自我管理:校长成长的重要阶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8):35-38.

[3]董立明.中学校长管理素质的更新与提高[J].山西青年,2020(02):18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