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
李政军
广西桂林市希望小学 广西桂林市 541000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单元导语页中明确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既要在文本教学中逐步落实语文要素,又要在习作部分践行语文要素,从而构建“指明方向—文本学习—习作践行”的学习路径。在此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教师只有立足于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高度开展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进而达到读写相长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作;结合策略
引言:
长期以来,阅读与习作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虽然经过许多教学尝试,但是整体上教学效果并未获得明显提升。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小学语文教师群体针对阅读与习作教学展开新一轮的实践研究,从而使得读与写有效结合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阅读与写作虽然是两项不同的内容,但是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其有效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读、写脱节的教学弊端,进一步增强读、写教学效果[1]。
一、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老师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传统的读写结合环节,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累积好词、好句,然后动手写作,缺乏灵活地运用,对于小学生的实际读写能力而言没有任何提升效果。真正的读写结合教学应该落实在教学细节方面,在日常的阅读过程当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2]。小学生会逐渐认知具体选择什么样的书去读、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去摘抄,储备更多的文学知识,逐渐丰富自己的文学资源库,使得写作过程更加顺利,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目的。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质性地提升小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小学语文老师往往通过“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机械性地完成阅读任务,一定程度而言,有助于让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层次,但是枯燥乏味的教学也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排斥、抗拒情绪,不利于小学生长远学习。通过读写结合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统一,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长处,增强小学生的读写实力,同时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三)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加强读写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的运用,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累积更多的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在写作过程当中,则是对所储备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立足课本,搭建读写桥梁
课本是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范本,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实施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立足课本,搭建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只是一味地解读赏析,习作教学也只是单纯地进行写作练习,阅读与写作是相互割裂的。虽然学生学习了许多课文,但是在写作时还是提笔犯难,无从下笔[3]。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尝试将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蕴含的读写结合点,精心搭建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形成教学内容的整体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独具匠心的语言文字,品析和体会字、词、句的用法,组织学生对文章中新学习的生字、生词进行组词和造句的练习,并让学生结合文章开展相应的写作训练。由阅读教学过渡到写作指导,能够让学生潜意识中将二者结合起来,为后面的写作练习打好基础。
同时,通过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的写作练习,深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的阅读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实现读写相长的教学效果。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搭建起读写互动的桥梁,利用钉钉、微信等软件成立读写交流群,将优质的阅读资料或者网站链接等发到群里,或者在群里解答小学生遇到的各种阅读与写作问题,让小学生把阅读和写作当成一种享受,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基础。
(二)构建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氛围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教学环境的构建和教学氛围的营造,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在读写教学过程当中积极思考,加强读的有机结合,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的地分析理解,拓宽小学生对读写内容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小学生的印象,深化小学生的理解,刺激小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
比如老师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篇文章内容时,首先老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播放课件出示小兴安岭的风貌图片,再辅以陈述:“一眼看过去进入眼帘的都是绿色的树的海洋”。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氛围,调动小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老师组织小学生初读文章内容,感知小兴安岭的特点,提出具体的问题:“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小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个性化回答:“大花园、巨大宝库、景色宜人秀丽。”接着,老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小兴安岭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以及作者写作手法,进一步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一件事情就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在交流过程当中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最后,老师可以安排小学生以及小导游的身份,对小兴安岭的美景进行介绍,为之后的写作做铺垫。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充当导游,以自己的视角阐述小兴安岭的美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累积写作素材,从而使得写作过程更加高效、顺利,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具体、生动。
(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以此为桥梁,有效地结合阅读和写作课,促进小学生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共同提高。
例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实地观看火烧云,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真实而深刻的理解;在实践结束时,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下练习中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样,阅读和写作课就可以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合理的读写教学评价机制
文章写得不好有很多原因,只有找到正确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阅读和写作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情感内涵,允许学生填写文章的简化结构,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让学生从课文中的优秀词汇和短语中学习更多写作技巧。
结束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立足学生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爱读乐写的愿望,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博览群书悟真知灼见,厚积薄发写华美文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静.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6):59.
[2]陈继国.浅谈有效整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86.
[3]沈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