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李思雨
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张金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并将其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挑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现状;策略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倡导的特色教育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综合性、操作性、实践性、思考性和趣味性等特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愈发注重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并且依托这些教学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重要性
在众多学科之中,数学最为悠久,有着无数的奇闻轶事。“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加入数学史、人物传记、趣闻轶事等,向学生讲述数学家们为真理而奋斗奉献的故事,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很有帮助。只有在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发展史以后,才能够明白数学课程中出现的概念、公式、思维方法等的演变过程,进而才能够理解这些知识引入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充分运用。所以,在文化教育背景下有效地将数学历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其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推动其深入学习。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更是以夯实思维学习为基础、以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长期教学目标。伴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数学史中充满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小学数学中存在的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维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相关知识。
2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2.1合作学习比较盲目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特点,也未能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无法明确研究方向,小组合作活动也被部分学生视为娱乐、放松的活动。合作学习是围绕探究数学知识进行的活动,而学生因缺乏引导,会在合作活动中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导致合作学习呈现出盲目性的特点,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综合实践活动缺乏自主性
“以生为本”是教师始终要遵循并落实的教育原则。只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使其产生学习热情,专注地展开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这一特征,学生未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2.3学生不能掌握更多的数学技巧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小学数学课程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非只停留在传授基本的概念和定义。尽管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感觉有些枯燥,但是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如使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策略
3.1开展趣味实践活动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将趣味游戏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来提高学习效果。当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把班里的学生按照年龄划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老师会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各自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结果,创建出有意义的统计表,老师会给出优秀的成绩,而且还会给予有意义的奖励,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你最喜欢的运动”的概念,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更好地理解《统计》的概念。
3.2丰富数学史融入教学的方式
任何一种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对问题的模拟和发展而形成的,而这个演化的过程就是数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入数学史,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历程。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的知识是一个动态的产生过程,而教师在小学阶段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在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和探索,可以使数学历史与数学知识的关系更加紧密。
3.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依赖于对于事件的兴趣,而传统的机械式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的针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进行引导和培养。一个人的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也要从营造其周围的活动情境出发,教师应当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场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一些体验融入到整个数学实践活动之中,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能拥有更好的体验感,也能从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发现活动的乐趣,从而萌发出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3.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以核心问题为载体,开展高质量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切入点,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使之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与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在发展实践素养的同时,能够体会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形成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
结语
简而言之,教师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条件,使之能够通过动手探究,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仍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因此,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发挥好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规律,细化实践指导,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自主探究,继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美婵.让学生增长才干: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31-332.
[2]李肇文,殷世东.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旨趣与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7):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