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数学课程对创新型人才培育路径
杨雪 郭艳平
双辽市职业中专
摘要:在当今时代,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它不仅体现在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对工作的执着、对创新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打磨。在中职教育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中职数学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中职数学课程中的体现,探讨中职数学课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和路径,以期为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数学;创新型人才;培育
引言:在中职数学课程中,“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赋予我们深挖数学知识的智慧,更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工匠精神”融入数学课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在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数学课程对创新型人才培育路径
1.优化课程设置,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育
在中职教育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工匠精神”为导向,优化数学课程设置,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中职数学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这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通过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学、三角函数和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在机械零件的形状、尺寸和公差计算中的应用。因此,在中职数学课程中,可以针对这些应用场景,增加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等内容。同样地,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数学知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电路分析和信号处理中,需要运用函数、微积分和向量分析等数学知识。因此,在中职数学课程中,可以融入与电子技术应用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融入工匠精神的数学课程设置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2.渗透工匠精神,鼓励探索与创新
在中职数学课程中,探索和创新是工匠精神的体现。通过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设置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探索性问题:“探究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其次,引入数学史上的著名问题或猜想。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们如何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解决著名的数学问题或猜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些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探索。
3.开展多样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在中职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和求解。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尝试,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建模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数学社团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总之,在中职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4.开展创新实践项目,培养创新思维
在中职数学课程中,通过“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创新实践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特定的创新实践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结合机械加工专业,可以开展以下项目:“数控加工优化方案设计”。 项目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团队负责对某一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他们需要测量零件的尺寸、角度和曲率等数据,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提出数控加工优化方案,包括刀具路径规划、加工速度控制等。学生需要合作完成方案设计,并在数控机床上实际加工验证。这样的项目结合了机械加工专业的实际需求,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符合“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创新型人才培育路径。
结语:在中职数学教育中,“工匠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渗透工匠精神、开展多样化活动,学生得以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专业紧密结合,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应鼓励探索,营造良好氛围,使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培养了工匠精神,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思思,李梁成.工匠精神引领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智富时代, 2018.
[2]雷安."工匠精神"引领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 2020(30):2.
[3]卢启洪.试论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3,(29):49-51.
注:本文系“吉林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
课题名称:“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数学课程对创新型人才培育路径研究
项目批准号:CXCYHZW20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