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探讨

摘要 【摘要】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发挥实际作用仍然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分析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DOI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探讨

喻乐祖  指导老师:肖淑玲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发挥实际作用仍然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分析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主要平台,应当肩负起自身责任和时代责任,积极创新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教育方法。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时代价值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后备军,他们的思想建设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竭力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素质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能够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迎来了许多发展机遇,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于我国的影响也在逐渐变强,国际环境极为复杂。西方趁此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试图改变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洋节、西方文化在中国盛行。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不良诱导,因此要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纠正“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学生积极性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的环境、思维方式也受到了影响,随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教师要立足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将理论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二)全员育人的氛围有待提升,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单单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而是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担负起的职责。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依旧是专任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在发挥主要作用,而其他科任教师和管理及服务人员未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如果不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和工作机制,就无法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力度也就大打折扣。

(三)学生思想认知不足,学习动机不强

提起思想政治教育,许多学生都不以为然,政治意识薄弱,学习兴致不高,对政治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点之一。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社会环境变动较大,有一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开始淡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对政治教育抵触情绪较大;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信任,认为政治教育很“虚”如何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所在,这既是思政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一)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取多感官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时代快速变迁,除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场地,我们还可以开拓思政教育的渠道。思政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传播载体、传播手段、创新传播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载体的融合。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思政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在社会热点与知识之间建立桥梁,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当代社会生活。再者,思政工作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更要积极开展课下的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活动,增强生动和趣味性,是取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入社会,通过研究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发展状况、社会生活等现实领域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同感还可以发挥专业特色,组织学生通过视频、微电影、小品、等多样的艺术创作形式校内进行思政文化的宣讲,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二)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共助思政教育实效化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参与,各学科教师应主动承担起思政育人的职责,把“课程思政”贯彻到日常教学当中,逐步形成教师、管理、后勤相结合的全员育人新氛围。一方面,要建立思想政治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机制。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体,高校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他们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随时反馈和把握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求,在耐心细致的教育、科学严格的管理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团组织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和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抓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调动并坚决依靠学生党员的自身积极性和影响力,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把握思政教育主方向

辅导员的本职工作与思政教育紧密相关,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之一,辅导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工作实际的教育效果。为此,高校要努力做好学校辅导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加强对辅导员的的职业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帮助辅导员找准定位,全力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落实的进程。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拉好思政教育关键弦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本来就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双向的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光靠外界对学生“施力”往往是不够的,更加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高等学校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准确的认识当然,高校各部门通过学校公众号、视频号、网站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学校优秀学生事例,引领、激励学生奋发前进。学生处可以充分调动团委、学生会、志愿者等各类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品格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敬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G]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85-86+98

[2]杜会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及提升路径研究——以独立学院专升本学生为例[G].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4

[3]吴丽攻.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问题研究[G].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9-6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