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跨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吕艳平
黑龙江省穆棱市第五中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跨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多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文章从转变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教材挖掘资源、融合信息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通过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这些策略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跨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跨学科教学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影响了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跨学科教学的意识,旨在通过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
以《藤野先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文章背后的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在解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回忆性散文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外,还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讲述当时中国社会的背景以及中日关系的复杂性。通过引入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以及他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种种困境,从而更加深刻、有效地进行这篇散文主旨的把握以及文章内涵的理解[。
二、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教学的核心导向。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深入分析及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在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构建一个以问题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其吸引力,促使学生自发地投身于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中,在解决问题的征途中不断精进其语文素养。
以《活板》教学为例,教师可构思一项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化学习任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计划在校园文化展馆内创立‘活字印刷互动体验区’。同学们,你们将如何策划并实施这一项目?”此任务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问,而是一个开放的探索平台,它鼓励学生融合科学设计原则、空间美学布局及现代科技应用等多领域知识,进行综合性创造。学生需构思展馆的语言导览系统,生动展现活字印刷的历史流程,甚至设计互动环节,让参观者亲身体验活字印刷的魅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操作紧密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还能在亲手实践中深化对《活板》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在问题解决与实践中逐步提升其语文素养。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问题意识培养的要求,更为跨学科教学框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科学且高效的实践模式。
三、立足教材,挖掘课内外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课内资源作为教学的基础,其有效利用对于深化学生理解至关重要。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可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如资料搜集、故事讲述和辩论赛,使学生在专题活动中全面、深入地理解单元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外资源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通过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弥补单科教学的局限,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综合和完整。例如,在学习《邓稼先》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邓稼先先生的事迹材料,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讲述留学归来的科学家们所经历的困难。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使他们深刻领悟邓稼先先生的报国之志和爱国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整合文章中涉及的地理、民俗、生态、气象等多学科内容,进行课外阅读知识和学习资源的拓展。这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完善他们的知识框架,增强知识储备,从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通过深挖教材、拓展课内外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综合、多元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策略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为初中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四、融合信息技术,拓展跨学科学习新维度
在信息化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能够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跨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他们创造新颖的互动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对称轴的概念,来分析苏州园林门窗的设计理念。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苏州园林在对称与不对称之间的美学追求,还能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实现跨学科学习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具有中国传统对称美学理念的中式建筑、传统绘画和书画艺术等作品,并与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进行对比。这种不同美学理念的碰撞,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融合信息技术与跨学科教学的方式,为初中语文实践教学开辟了新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跨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西筠.新课标视角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34):61-64.
[2]刘凤.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4,(2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