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其后续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DOI
作者李宝芹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4月第8期
出版日期2023-09-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李宝芹

邹平市好生小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6219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其后续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榜样示范法

个体对他人的行为观摩学习的过程称为“模仿”。为使学生积极地对榜样的行为或学习结果进行模仿,班主任可以用直观方式对榜样的行为进行展示和称赞,并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资源,发现身边的榜样。例如,班主任可以表扬那些积极做课堂笔记、字迹工整,并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整理错题到错题本的同学,并将这本错题本展示给其他同学,以起到正面学习的作用,激发其他同学的模仿欲望,积极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在选择榜样时,班主任应坚持“代表性”和“变化性”的原则。代表性意味着在选择榜样时要选择最优秀的榜样,通过展示榜样的优点,让学生清楚榜样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差距。而榜样的变化性则指的是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优点,班主任可以选择不同同学的优点作为榜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榜样的变化性,可以避免学生对榜样的固定印象,以及对老师偏心的误解。

此外,作为班主任,自己也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班主任应以身体力行,诠释身教大于言教的原则。班主任应充分备课,书写和排版板书要工整,以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规范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和规范行为,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规范。这些规范可以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要求。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和规范学习时间等方式,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目标。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规定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例如每天晚上规定学生必须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此外,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班会和个别谈话,与学生交流学习进展,及时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规范,班主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意识。

三、行为强化法

行为强化法是一种在已养成或将要养成的学习习惯中,加强和巩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能长久地保持。当学生出现了习惯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反馈,使其尽快地认识到习惯行为的重要意义。但是,小学生在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时,却常常会出现遗忘或改变的现象。为此,教师应制定一套追踪制度,对学生进行连续的教育,并对其进行持续的教育。研究显示,持续21天的一种行为,会变成你自己的一种习惯。如果是未成年人,则所需的时间会更长。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训练,不能只是一个月、一个学期的时间,而应该是更长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事后督导”、“与家长协作”等措施,消除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干扰,使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形成中实现“连贯性”。培育的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教师要持续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强化”,也就是当学生有了好的表现时,就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和奖励。同时,在学生表现出退步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消极的强化,并及时进行矫正。另外,班主任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竞争的特点,例如一次发言加操行分,设定一个时间比赛看谁的分数更多,以此激励学生。通过行动强化法,班主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四、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成绩优异的班级,往往是一个团结的班级。反过来,一个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也可以带动班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在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同时,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地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式,例如办板报、贴标语等形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同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班主任也可以组织班级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习惯。

五、情感激励法

班主任可以通过情感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其进步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习惯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在指导学生时,要耐心引导,给予充分的信任,并在处理小错误时给予指导,而不是扼杀他们的积极性。我们知道,情感激励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比物质奖励更为有效,因为学生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可。一旦他们得到满足,他们将热爱学习,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而在情感上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班主任恰当地使用情感激励法对学生非常有益。

六、多元评价引导法

班主任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评价应该以班主任口头表扬为主,同时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评语和期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评价形式逐渐从物质奖励转变为精神鼓励和快乐体验,以激发学生内在需求,让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学生可以每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进步。还可以进行互相评价,例如小组内对同学进行评价,让学生转变角色成为评价者,加强对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班主任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权威的,可以为良好学习习惯提供有效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然而,班主任无法时刻监督和指导学生,而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情况,他们的互评更真实,更了解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学生间的互评作为班主任评价的补充,使评价结果更易被接受和采纳。为了使学习习惯评价更合理、科学和客观,我们应该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22):218.

[2]冯丽欣.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J].读与写:中旬, 2021(6):0255-0255.

[3]马士光.小学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3(19):86-8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