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数学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行启发式教学。
DOI
作者王建华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探讨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新华小学    王建华

摘要:小学数学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行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数学  创新  方法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一方面来自数学书本的知识启发,一方面来自课外学科知识的启发,所以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数学创新思维,还要具有外学科的创新思维,这样就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其它学科融合起来,有利于创新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它倡导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何为全面,那不仅在知识素养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把数学学科同外学科相融合,其形式应是生动活泼的,科学有效的。例:数学上有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培养创新思维的价值,那就是须用创新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创新方法正好可以从外学科知识予以启发而得到解决。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我国木工祖鼻鲁班带了一帮徒弟。有一次需要一堆木料运到山外去,可是山路难以通木板车,有徒弟想出了用绳子拴着木料拖着走的办法,但又有徒弟质疑了,路上都是碎石和泥土,又不平整,阻力太大不易拖走啊!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鲁班把正在喝酒的杯子的洒溢些在桌上,然后顺手把酒杯一推,酒杯在湿的桌面上滑行了很远,而且速度很快,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一个徒弟茅塞顿开了,他说师父是让我在地上结了冰的时候再拖木料吧,众徒弟一至叫好,鲁迅点点头,于是他们准备就绪,只等地上结了冰就进行。不久,地上结冰了,他们拖着那些木头在山路上行进,冰面摩察力降到了最低,很快就把这堆木料运出了山外。评析:鲁班的推杯动作不是直接告诉徒弟方法,而是间接启示的方法,让徒弟们凭生活经验去感悟,这是启发式教法而非注入式教法。若鲁班直接告诉徒弟怎么做,那些徒弟就不会去思考,去感悟,也就不会有创新思维了。这种启发式正是素质教育方式,用于数学创新教育正适用,用在湿桌上推杯启发在冰地面上拖木料,这是以物理方法启发物理方法。但在数学教学中又可否用这数学之外的方法启发数学方法呢?回答是可行的。例:有的几何题和应用题,不止一种解法,这叫一题多解,怎样知道哪种方法最简便省时呢?常读课外书籍或常注意生活中的人和事人,就会知道有一句俗话叫“条条道路通北京”。哪条道路最近,那就对每条道都作一番研究,或每条道都走一遭吧。知道这句话就一定会受到启发,用能想到的解法都用一遍,再一比较就知道了。如证明三角形任一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可以用剪贴法,即把不相邻的两个角剪下来贴在另一角的外角上,刚好镶成了180°。还可以用几何证明法,即过这个外角的顶点作对边平行线,用两平行线与另一线段相交,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这个外角被平线辅助线生成的两个角,一个与同位角相等,另一个与内错角相等,加起来就正好是两角之和。两种方法再作比较就会发现,剪贴法虽简便,差生都能操作,但有误差,因剪得不能100%的准确,作平行辅助线,要分步证明,麻烦些,但无误差。经比较取后一种证明法更科学。这就体现了条条道路通北京,通走一遭才能比较出哪条道近的道理了。又例,有一道民间趣题,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此题用常见方法解不出,这时老师讲曹种称象的故事启发学生,学生便懂得了用常见方法不行,可变通解决问题,于是抛开常用方法,在老师指导下,终于找到了,假设法。即假设小和尚也一人吃3个,总量就增多了,找出增多数量的原因,由果溯因就求出了小和尚的个数。100减小和尚数就得出了大和尚数,这就是由曹冲称象的间接数学方法启示的结果。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这就是由数学之外的学科知识融入的结果。仍以此题为例,有个学生想到除假设法之外还有没另外的方法呢?他反复思考,想起有一次他去一个企业参观时,看见这样一个情境。一个老板为了把各种劳动力搭配均匀,没去看花名册,他直接把员工按男女分组排成若干组,他在台上观察后,便直接进行现场调动,便组合好了。这件事启发了他,他就创造了一个笨办法。他把大小和尚分组计算出吃馒头的个数,即5人一组,大和尚5人能吃15个馒头,算出每次递增5人吃的馒头数。小和尚也是5人为首次组合。5人吃1个(即×5)馒头。也依次摆出不断递增后吃的数量。把算出的数据摆在桌上,通过观察,发现大和尚25人吃75个馒头,加上小和尚75人吃25个馒头正好等于100个馒头。由此得出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这就是由数学课本知识以外的生产实际启示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个学生这样想到,如果老师想到了,也可以进行点拨引导。这就说明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者知识面要宽,要扩展到数学以外的知识,才能进行有效启发。又例:有的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训练急于求成,短时未见大效便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自悲心理,认为自己不是创新的料。针对这些学生,老师引导同学们回忆生活中的一些事,大家都曾经翻过山或是走过陡坡路,如果要节省时间就要走直路,但当直路太陡上不去时,就只好走盘山路,便上去了。盘山路虽距离远,耗时多,但总能达到目的。急于求成直走欲速则不达。经这样启示,学生开了窍便有大方向了,多看一些课外书籍。如脑筋急转弯,趣味数学之类,创新数学,创新科学之类,对别人的经验积累多了,灵感就会产生了。对老师出的创新题就能有所收获了。尝到了甜头,又找到了规律。这又是用数学以外的知识(爬山的启示是物理知识,即斜面省力不省距离的知识)融入的结果。总之,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只盯着课本,要扩大启发范围,倡导发散思维的自我训练。又例:数学教师也许都教过10以内数字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学生既要认得也要记得怎么写,形象记忆法是有效方法,他如果用注入式讲解,学生只能学会而不会学。所以用示范启发让学生自我创造,凭他们各自的思维特点去创造,虽然各人创造的形象不同,但只要于记忆有益就行。比如有的学生把“1”想象成一根筷子,有的想象成一根扁担,又如有学生把“2”想象成浮在水上的鸭子,有的想象成一根拐杖。这就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要学生学会创新,首先要用创新方法教学。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