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中,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如何设计高效的教学策略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明确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DOI
作者田丽程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0期
出版日期2023-10-1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姓名:田丽程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古香小学 邮政编码:4710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中,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如何设计高效的教学策略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明确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一、学习任务群概述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组合多个相互关联的任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链,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其特点包括多样性、个性化、情境性和实践性。

1.多样性。学习任务群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比如,阅读任务可以包括阅读理解、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等;写作任务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写作;听说任务可以包括听力训练、口语表达、辩论等。通过多样的学习任务,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能力。

2.个性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情境性。教师通过大力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任务,帮助他们融入相应的情境。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获得新的体验,充满积极性地参与知识探索,完成学习任务。

4.实践性。学习任务群注重将学习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任务情境,拓展思维深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运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内容,以促进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发生。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师可以借助任务情境的创设。例如,针对古诗文的内涵,教师可以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引导学生阅读《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要素,选定任务主题“我是传统文化宣传员”,并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语文能力围绕任务主题,精准阐述自身观点并完成相应的习作任务。通过将语文要素融入学习任务群并与主题深度结合,确保语文学习任务群后续环节的开展能够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饰演国外来的游客,鼓励学生结合单元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介绍并撰写好宣讲词。

另外,教师还可以优化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包括灿烂的文化、穿越古代与现代、我家的节日等。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商议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并在共同配合与努力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例如,第一组学生可以选择通过《赵州桥》来讲述中国的辉煌,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图片,并讲述《纸的发明》。他们可以根据收集的资料撰写出完整的演讲稿。第二组学生可以积极完成古诗文背诵,通过《元日》来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并依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展示中国的节日特点与相应习俗。他们可以通过表格绘制的方式来传递中国文化。第三组学生可以回顾生活经历,通过日记的方式讲述家中传统节日的准备情况,以及自己如何传承传统习俗。部分学生还可以讲述传统节日的来历与寓意,畅想未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让思维呈现发散性和深入性。

通过真实情境的有效创设,学生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潜在价值。学生会通过网络平台、书籍等方式获得更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信息,选择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内容,转换为写作素材。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积极准备,让整个单元所学文章得到合理运用,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二)融入理实结合理念,提升语言实践水平

在无数次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最为科学有效且可持续化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同时学生的语言实践水平也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应用学习任务群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响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号召,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围绕学习任务群指导理念,加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水平。

例如,将“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语文理论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了体现理实结合教学理念,教师应发挥部编版教材重视课内到课外迁移的理念,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水平的提升。在学习《桂花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中“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背后所渗透的内涵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与这句话所透露出的情感建立联系,围绕这句话的实际内涵结合生活实践自主表达最真实的体会与感受。通过融入理实结合理念,不仅能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能让学生在掌握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提升其语言实践水平。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现代教育的挑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特质和优点,表现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以“学习任务群”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作用。

例如,当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在围绕“学习任务群”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配。对于那些喜欢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学生,教师可以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组,鼓励他们通过深入阅读和讨论,挖掘出课文中更深入的意义和内涵。对于那些擅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组,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阅读课文,发现并欣赏课文中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对于那些善于表达和分享的学生,教师可以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分组和任务分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彼此的差异和特点,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柏倩.探究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大学,2022(S1):10-12.

[2]韦柳涛.小学语文教学“学习任务群”实践路径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06):56-5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