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应用而生的全新的授课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团体协作意识的生成,使生生间互助合作、和谐共处,还能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在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和培养其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DOI
作者宋运娣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06-2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

姓名:宋运娣 单位:广东省五华县水寨中学 邮政编码:514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应用而生的全新的授课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团体协作意识的生成,使生生间互助合作、和谐共处,还能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在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和培养其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问题;对策

一、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问题

现在学校班级人数往往都在50人以上,学生的人数过多导致教师在分组时既要考虑组数不能太多,又要考虑小组的人数,这是教师往往会考虑前者,这样组员就比较多,会导致一些成绩差、平时不愿意说话的学生成了组里可有可无的成员。还有部分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考虑的因素较少,就是按照座位来分,觉得这样比较好操作。这些种种都会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思维不能碰撞,信息不能形成互补等等。合作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是浪费时间,成绩不好的学生觉得自己无所事事,甚至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更加不愿意参与解决问题和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实质上是“有小组,无合作”,“差生被边缘化”。

(二)形式大于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在分组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分组的合理性却并没有得到保障,小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小组完成任务并不理想。在遇到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合作讨论,但是并没有对问题的探究价值以及是否具备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综合考量。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并未起到进行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课堂看似学习氛围良好,但实际上,有部分的同学并不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去,也有部分同学在讨论一些不相干的话题。可以说,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实质意义。

(三)合而不作

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思想方式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而且活动形式也比较陈旧,并没有完全摆脱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权较少,并且成绩好的同学发言较为频繁,而成绩差的同学则会被忽略。

、优化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兴趣点也迥然不同。对此,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优等生和后进生搭配组合,以达到最优的效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优化组合,互相促进。其次,遵循学习特征分类的原则,教师可以将具有不同学习特征的同学分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在发挥自身优点,增加其兴趣和热情的同时,发现其他学生的优势,吸收和改善自己的不足,以此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互补的功能。最后,根据性格特征分组的原则。笔者发现分组合作时,有时小组里谁也不发言,显得很沉闷。深入探究原因后,得知有的同学并不是不想发言,而是由于自身性格腼腆,语言表达能力差就羞于交流。因此,小组内有性格活泼的同学,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带来群组成员多思考多探讨,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合理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去探究,开展几次后,学生的热情就会消退。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学习任务,选择多样的合作学习内容,让每个合作学习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

例如:以“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为例,教师对本节课“公式的应用与推导过程”这一教学重点进行明确,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推导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公式对问题进行求解”这一教学难点进行攻克;教师对错位相减法进行介绍,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一位国王想要奖励象棋发明者,发明者向国王提出了自己的愿望,让国王于棋盘第1格放置1粒麦子,第2格放置2粒,第3格放置4粒,以此类推(后一个格子是前一个格子中麦子数量的一倍,将棋盘64格填满便是他所求的奖励)。教师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国王可以为发明家支付所有奖励吗?”,各组成员开始合作学习探讨,最终发现发明家所要的奖励是全世界两千年所产的全部小麦,进而得出国王无法支付奖励这一结论。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否实现良好的学习效能,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需求,并要在合作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人翁地位,引导他们深入进行探讨和学习,同时,适时地指导和启发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通过不断优化该模式,增强教学有效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提升其核心素养。

例如:以“圆的方程”一课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他们组内对“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的各自特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数学思维之门,他们在探讨中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吸取其他成员的好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在互助互促中,迈向进步。同时,笔者适时地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对交流中偏离主题给予及时地点拨和纠错。总之,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其合作与竞争意识,进而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操作性强、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组织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该学习模式遵循了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成为了学习过程的辅助者,通过同学之间的共同合作探究处理问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势互补,既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发展,又在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的能力。所以从中学生的角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其长期发展的课堂组织模式。对此,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开展的需求,针对实践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探讨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薛君莉.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数据,2022(03):146-148.

[2]令启元.浅谈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0(23):29-30.

[3]尹晓明.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析[J].高考,2019(17):17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