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摘要 【摘要】【案例背景】 当前21世纪呈现出鲜明的全球化特征,全球范围内,各国家与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变得日益密切。身处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引导学生以正确、客观的视角看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接受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不同外来文化便显得格外重要起来。可以说,21世纪中,加强对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对此,各学段、各学科教师都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面向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兼容并济的文化价值观念,既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与此同时,也关注外来
DOI
作者邹红玉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威尼斯的小艇》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邹红玉

    

成都市新都区大丰小学 610504

 

 

【案例背景】

当前21世纪呈现出鲜明的全球化特征,全球范围内,各国家与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变得日益密切。身处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引导学生以正确、客观的视角看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接受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不同外来文化便显得格外重要起来。可以说,21世纪中,加强对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对此,各学段、各学科教师都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面向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兼容并济的文化价值观念,既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与此同时,也关注外来文化、情感、价值观念等的渗透。可以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这一特点为小学语文教师灵活面向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认真挖掘,积极利用。

【案例过程】

威尼斯的小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其主要描绘了威尼斯这座充满异国风情水上城市的魅力风光。对于《威尼斯的小艇》,我并没有单纯只是将其作为一篇课文,带领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学习阅读技巧,而是充分挖掘其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素材,面向学生进行了一番灵活而深刻的国际理解教育。

步骤一:了解威尼斯

提到“威尼斯”,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其较为陌生。大家从名字上来判断,只能推测出其是某个外国国家的城市,但再具体一些就不甚了解了。针对这一情况,在《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威尼斯这一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了威尼斯在哪儿;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呈现了一个动静结合的威尼斯,让学生鲜明地看到了威尼斯这一外国城市最鲜明的特征,即是水上城市,没有街道,有的只是联系着的河流,没有汽车,有的只是一辆辆便于人们出行的小艇……

在走进威尼斯的过程中,学生对其建立起了初步的认知,知道了在遥远的国家,有着一个如此美妙的水上城市,那里的人们乘坐小艇出行,与我们有着极大的不同。这推动着学生得以开阔视野,以一种积极、恰当的视角去辩证地看待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国际理解意识的首要一步。

步骤二:了解威尼斯的小艇

与此同时,学生内心也形成了一个个疑问,我们国家地理疆域博大,江南水乡的人们也会乘船出行,那么,威尼斯的小艇与我们国家人们乘坐的舟、船有哪些区别呢?两者熟好熟劣呢?

针对学生形成的这些疑问,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教材中描写威尼斯小艇的语句“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为了便于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形成直观的印象,我更有意识地为其播放了展示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让文字与图片交相辉映,推动着学生更好的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这时,再出示我国江南水乡的舟、船图片,引导学生们进行对比。

这一番对比也使得学生能鲜明的意识到威尼斯的小艇与我们国家江南水乡的舟、船在外形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威尼斯的小艇船头和船艄是向上翘起的,小艇比较窄而深,而我们国家的舟、船则船头样、船艄稍平直,且宽敞、较浅,与此同时,我们还有龙船这一装饰性、娱乐性较强的船,而威尼斯的小艇更注重交通实用性……在这样的的分析与探究中,学生既得以深刻理解了《威尼斯小艇》中有关小艇的描写,而且也知道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交通工具所呈现出来的使用用途及其性质的差别,即两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舟、小艇不存在谁比谁好,大家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而这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在走进、了解威尼斯小艇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切实在脑海中形成了尊重不同国家与地区富有鲜明特点文化的意识,这其实也是对其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的有力体现。

【案例反思】

首先,国际理解教育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前21世纪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各学段、各学科教师都应当引起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加入到其中,探究提升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其有效途径。小学语文学科具备鲜明的人文性特征,这便为语文教师合理挖掘资源,灵活而巧妙地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高度重视,并积极付诸于实践。

其次,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当灵活。

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并不能单纯采用言语说教的方式进行,这很容易带给学生枯燥、乏味之感,导致学生失去应有的兴趣与积极性,“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效果不甚理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恰当灵活的方式方法,运用多种手段灵活渗透,让学生置身其中,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这样他们的国际理解才能得以更好形成,国际理解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加突出。

最后,国际理解教育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融入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找准时机,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切不可生搬硬套,后者只会产生牵强的不良后果,未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不说,还反倒容易影响正常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与节奏。

在日后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我将进一步挖掘国际理解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以推动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奠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