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周英玖
仁寿县铧强中学
摘要:生命观念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生物学科是研究自然生命本质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渗透生命观念的重要载体,高中生物已形成特有的教学结构体系,是塑造学生道德准则和三观的重要步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生命观念是教师应持续关注的话题,教师要基于生物学科的特点,挖掘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感受到生命的本质,在生命的变化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高中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是对大自然中、社会中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解释、概括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念,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可以对各种未知现象进行判断、分析,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高中生物学科中有多种神奇的自然变化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欲望,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浸入式教学,让学生将生物知识的学习变成一门兴趣课程,以此提高教学成效。
一、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吸收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当下不同的学习状态给予学生正确且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调整过来,及时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养成积极发言的学习状态,因为发言可以让教师很快地感知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接收程度,也可以时刻让学生保持专注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例如,关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蛋白质的具体作用给予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及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食物中哪些是含有蛋白质比较高的,哪些是比较低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蛋白质对于我们人体的价值和意义。在讲述结束后,教师可以直接地抛出问题,过渡到课堂实际内容中,让学生在这种思考的状态下对教材中的知识充满好奇。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教学是一种双向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给学生营造机会,活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从而让学生在自觉能动性下投入到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生物图片、动画、影视资料等生动的学习资料来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活力,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学习。在后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形式,可以利用生物模型或者投影仪等辅助设备,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探讨,让学生的对象由课本转变为实物模型、具体的物象等,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
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知识时,当学生难以理解细胞中糖类和脂质区别的时候,以及对于人体的作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微观细胞体的变化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合区别,让学生对抽象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学生在视觉感受中发挥想象,并将现象内涵熟记于心。
三、生物实验教学,加强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时,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在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学以致用的生活态度,这也加深了学生对伦理道德的认识,可以使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帮助学生主动展开实验探索,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实验课堂,加深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微观世界与生命来源的重要性,通过加强生命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章节的过程中,该课包括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细胞的统一性等内容,这两节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细胞的整体特性,教师通过开展细胞实验观察,使学生感受到细胞的演变过程。接下来教师将这部分内容与我们的生命发展联系在一起,将细胞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这个个体的变化过程就如同人体生命的变化过程缩影,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这一过程,使学生了解生命存在的不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帮助学生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直接了解生命的成长历程,对生命形成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需要传输的生物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知水平,感受不同的生命形态,这对于之后的生命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当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解决。教师应合理应用课堂教学为学生传递生命价值,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切实发挥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生命的深层意义,为高中生物教学赋予新的内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观念,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中了解生命的本质,感受生命的可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