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对此,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DOI
作者王艺伟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0期
出版日期2023-10-1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研究

王艺伟

张家口市张北县新盛小学076450

摘要:在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对此,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思政元素;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探讨有效的融入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1.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政元素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如公正、诚信、尊重他人、爱心等,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语文教学本身就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而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进一步强化这一教育。通过思政元素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3.激发学习兴趣

思政元素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师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综合素质

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思政元素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思政元素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传统文化、道德品质等。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道德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在少年时期立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力量;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少年中国说》传递了少年中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信息,强调了青年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则通过描述圆明园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讲解古诗《登鹳雀楼》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家国情怀和豁达胸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除了爱国主义元素,小学语文教材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介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西门豹治邺》等课文则展示了古代政治家、文化名人的智慧和道德风范。通过解读古诗、讲解古文等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在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自然融入,避免生搬硬套;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最后,要注意思政元素的实效性,确保教育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融入思政元素,教师需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如写作、演讲、小组讨论等。同时,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思想道德内涵。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实现语文教学、课程思政与信息技术的无缝衔接。以《朱德的扁担》一文为例,该文讲述了革命领导者朱德同志不搞特殊、身先士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人民爱戴的故事。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脱离,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朱德的领导身份、扁担的作用以及那个年代大家为何要挑粮,更难以领悟朱德高贵的品质。

为了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可以出示朱德的图片和故事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视频,全面介绍文章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朱德同志身上的高贵品质,从而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避免道德说教,注重熏陶感染,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朱德同志的领导风范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相关书籍,整理思路并在课堂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深刻,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三)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除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课外教学资源,如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等,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引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拓展课外教学资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主题进行选择,确保引入的资源与课文相关;其次,要注意资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引入不可靠的信息;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

结语: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和拓展课外教学资源等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创造条件和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秀玲.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 2023, (11):7-9.

[2]蔡亚东,陈国锋.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3(16):32-3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