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分析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提出和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
DOI
作者邱超敏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分析
   邱超敏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实验中学4412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提出和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核心素养教育作为一种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五个方面对主题进行了阐述,为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参考。

一、政治认同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方面,可以合理应用新课标的内容要求,采取以下方法来体现教育目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参观考察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和政治制度,使他们对国家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框架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关注国家政治事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政治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例如,进行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举办班级讨论会,让学生就最近的政治热点事件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政治话题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研读维护国家利益的条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努力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公民。

二、道德修养

情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课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第一,教师要合理实施德育课程和活动结合德育课程和活动的安排,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第二,教师可以组织道德意识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正义、公平、诚信等基本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尊重。例如,进行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听道德讲座、道德课外阅读、道德故事分享等,举办班级道德争先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行为的快乐和价值。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教师要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有道德品质的公民。

三、法治观念

应新课标要求,教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法律相关的知识点,锻炼学生的法治观念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法律案例的辩论和讨论。通过辩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法治意识,引导他们了解和尊重法律的约束和规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在这样具有趣味性的场景中培养学生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意识和态度。例如,进行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案例,让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并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背后的法律道德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检察官、律师、法官等角色,进行模拟法庭的活动,学生在其中能够亲身体验法律的实践,了解法律程序和规则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法治观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反思,培养他们对法律的敏感性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具有法治意识的

四、健全人格

在新课标要求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各方面的塑造,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第二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例如,进行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单元《成长的节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班级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得到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沟通能力。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同样的,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优秀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既具有道德情操、法治观念又具备良好人格特征的公民

五、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在当今教育的新课标改革中,是需要教师们重点关注的一个部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其一,教师要强调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二,教师要鼓励学生承担实际职责。通过这样的实际职责,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例如,进行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场景,通过协商、分工合作,学生能够感受到履行各自责任的必要性,明白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密切相关;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班级职责,如班长、小组长等,并对他们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和提供反馈,从而培养学生权衡利弊、承担责任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鼓励他们负起个人和集体责任,使学生能够合理分配精力和资源,理解责任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行动中落实责任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同时,通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以及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培培.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 中学教学参考,2023(1):60-62.

[2]金贝贝.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2(17):69-70.  

[3]仲佳富.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 中学课程资源,2020(6):55-5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