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 【摘要】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地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优化信息化教学手段,还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途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推进地理教育改革。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DOI
作者普满全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9月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7-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普满全

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中学

摘要:“互联网+”时代,创新地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优化信息化教学手段,还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途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推进地理教育改革。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地理;教学;优势;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势

首先,丰富与完善优质的教学资源。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窗口,以动态的微视频为促进学生理解的推手,以网络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引的载体,多元化资源形式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丰富地理课堂内容和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次,明确教学目的,攻克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直观,能够化解地理教学的难点,并很好地体现教学要点,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最后,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微课的功能,突破以往地理教学的局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呆板气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课后仍能有效地做好预复习,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的策略

1.应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黑板和粉笔,显得单调乏味,导致教师对教学感到疲倦,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录像等,通过“声形结合”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将他们带入形象丰富的世界,以“景”触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长江的治理”时,我使用了一段影视材料展示了长江的广阔和魅力,学生在震撼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再进行具体讲解,学生的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唤起学生的感知能力,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记忆持久。同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充分利用纪录片资源,优化教学活动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开发地理课程资源,以优化教学活动。在教育信息化与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中,纪录片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优质的视频资源,纪录片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素材,能够补充教材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水资源》导入设计时,可以利用纪录片《水问》中的第一问“危机从哪里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栲栳鱼是一种消失已久的鱼类,为什么它们消失了?我们是否还能找到它们?让我们一起跟随摄影镜头来寻找答案。”纪录片中,拍摄团队深入滇池,潜入蓝藻丛生的湖底,却发现湖底并没有栲栳鱼的踪影,只有被污染的淤泥。此时,教师再次提问,栲栳鱼去哪里了?为什么我们只找到了污水和淤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纪录片的镜头中思考问题。

此外,纪录片的运用还能提升地理课堂的艺术效果,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培养对美好家乡、美好国家和美好家园的热爱。例如,在《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节中,涉及中国的地形地势、河流、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内容,仅仅依靠图片和文字无法完全展现中国的壮丽景色,无法展示中国的地理之美。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纪录片《鸟瞰中国》进行展示和播放。由于纪录片内容较多,教师可以选择《鸟瞰中国II》中“壮丽山河”部分的片段,如喜玛拉雅山、浙江看山岛、辽宁红沙滩、吉林查干湖,以及《鸟瞰中国I》的宣传片段进行播放。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壮丽山河和美丽景色,让他们沉浸在中国壮丽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祖国大地的山河之美,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运用微课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如内容简洁、视觉效果好、突出重点和针对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堂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放映相关的专题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然后围绕视频进行导问,最后归纳概括地理知识点。

例如,教授“北国粮仓”——黑龙江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黑龙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地特性以及与农业生产的联系等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黑龙江为什么被称为“北国粮仓”的原因。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黑龙江为什么被称为‘北国粮仓’?它与哪些具体因素有关?”学生们积极探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学生的答案,并引导他们进行归纳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4.运用翻转课堂,提升地理复习效果

地理复习课通常是学生们最不感兴趣的一种课程,因为它们只是对已学知识的重复讲解,学生们往往对此缺乏热情,参与度较低。然而,如果教师仅仅重复讲解重点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可能不够扎实,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在复习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主要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学案和视频明确复习范围、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同时,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复习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夯实基础。而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留在课堂上解决,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做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地理复习的效率。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课堂教学创新与优化提供了现代技术支持。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拓展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并提出以上几点策略,旨在推动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占峰.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创新[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 (13):64.

[2]陈红娟.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效率[J].中国新通信, 2022, 24(10):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