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探析

摘要 【摘要】摘要:“阅读”既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又是小学语文教师关键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和学习的质量,则可以运用情景化、合作化、读写联动、对比赏析、语料融合以及生活阅读等方法来改革阅读相关的各项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步实现小学生阅读活力的焕发、阅读理解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素质的增强、阅读见地的增长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建设起更为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体系。
DOI
作者马丽娟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10月20期
出版日期2023-12-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提高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探析

马丽娟

上海民办圣华紫竹双语学校  201100

摘要:“阅读”既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又是小学语文教师关键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和学习的质量,则可以运用情景化、合作化、读写联动、对比赏析、语料融合以及生活阅读等方法来改革阅读相关的各项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步实现小学生阅读活力的焕发、阅读理解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素质的增强、阅读见地的增长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建设起更为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体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方法;质量;文章;书籍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式教学方法开始出现在广大教师群体的视线当中,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着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变革。小学中高学段的语文教师想要高质量地开展阅读授课或其他阅读工作,则可以立足多元角度,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在优化小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简要对提高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展开探析,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运用情景阅读方法,焕发学生阅读活力

在既往的语文课堂上,小学生们所参与的“阅读活动”大多是完成某项任务而去读书、去阅读某篇文章,其过程不仅枯燥,且难以体会到阅读乐趣所在。久而久之,便导致了小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阅读主动性“日渐薄弱”。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语文教师则可以运用“情景阅读方法”来辅助授课,让小学生们在耳目一新的动态情景之中,更加轻松、更加快乐去阅读、去学习,从而实现阅读活力的焕发以及阅读质量的提升。

例如,教师围绕《四季之美》这一课程开展阅读授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数字投影设备”来辅助情景的塑造。首先,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直接播放一段与“自然四季之美”有关的短片,让小学生们通过直观影像的观看来点燃对课文的阅读欲望,并增长他们的课前预习效果;其次,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需要先营造与课文相近的情景氛围,并让小学生们置身其中,以身临其境的形式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梗概,而后,再基于情景或视频片段,逐句分析文章的精美之处,由此细化小学生们对课程要点的理解与掌握;最后,在课程练习阶段,教师则需要再度营造课堂情景氛围,让小学生们再一次品读课文,并在阅读结束后,发挥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课文描绘的场景真实地绘画到纸面之上。进而,在更具趣味性的情景化阅读中,切实优化了小学生们的阅读体验,切实焕发了小学生们的阅读活力,切实实现了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运用合作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想要深入参透这些知识,便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有效养成之,语文教师则可以运用“合作阅读方法”作为辅助,让小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联动阅读与互动探究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感悟,不断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教师围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程开展阅读授课时,可以根据小学生们在教室中的座位分布情况,将他们细分成前后式的互动阅读学习小组。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对课文内容做出详细的讲解,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坚实掌握课文涉及的所有知识要点;紧接着,教师便需要围绕课程主旨来设计问题,并让小学生们在小组内部展开细细地品读,结合学习理解和阅读理解来探寻问题的答案,比如,分析“为什么‘父母’会给出褒贬不一的评价?”思考“父母之爱为什么会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等。待小组阅读探究环节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各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上台讲述所在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延展讲述通过本文的阅读,自己对“父母之爱”产生了怎样的想法、看法。进而,在更具互动性的合作化阅读中,切实提高了小学生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切实深化了小学生们的阅读感悟,切实实现了阅读质量的提升。

三、运用读写联动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与写作之间本就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语文教师想要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便可以运用“读写联动”的方法作为辅助,让小学生们在读写一体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阅读能力、进一步升华阅读技能。

例如,教师围绕《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程开展阅读授课时,可以将课堂板块一分为三。该文主要记述了作者游玩“金华双龙洞”的所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喜爱与赞美。因此,在教学的第一板块,教师要占据主导位置,要对课文涉及的字词知识、写作知识、情感知识等要点做出细化讲解,并让小学生们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加深记忆与掌握。第二板块,教师要将主导权交给小学生们,让他们自主提炼课文的写作架构,思考如何模仿课文,撰写一篇相似的短文。第三板块,小学生们则要自主地进行读写实践,以自己某次外出游玩的经历为主体,仿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待全员完成写作后,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们两两结组,与同桌互换阅读写成的文章,并在阅读后,为他(她)提出一些修改、润色的建议。进而,在读写一体的读写联动方法的有效运用中,切实助力了小学生阅读、写作双项能力的同步发展,切实实现了阅读质量的提升。

四、运用对比赏析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素质

什么是“对比赏析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师以教材课本当中提及的某篇文章为主导,选取与之相似、相近、相关的一篇或多篇文章作为对比阅读的素材,让小学生们通过群文联动的方式,探析其中存在的异曲同工之妙。该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既有利于革新固化的阅读模式,还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素质。

例如,教师围绕《题西林壁》这一诗文开展阅读授课时,可以选取《登飞来峰》作为对比阅读的素材。课内诗文借“庐山磅礴山势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慨叹,课外诗文则借“山巅寺中古塔之高耸”,表现了作者“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相似感慨。教师落实教学工作时,便可以先带领小学生们阅读、学习课内诗文,此时,不仅要详细讲授诗文涉及的每个知识要点,还要具体教导小学生们古诗文赏析的方法和技巧;待“教”的环节结束后,教师便可以让小学生们运用习得的阅读赏析技能,自主鉴赏《登飞来峰》这一诗文,并思考两文之间存在哪些异同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要求小学生们绘制一幅对比表格,分别在表格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写入课内、课外诗文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而,在更具关联性的对比赏析阅读中,切实锻炼了小学生的阅读赏析技能,切实强化了小学生的阅读赏析素质,切实实现了阅读质量的提升。

五、运用语料融合方法,增长学生阅读见得

虽然教材课本是小学生们进行阅读学习的第一载体,但教材课本本身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呈现无限多的知识内容。教师仅围绕于此开展阅读授课,不仅无法满足小学生们日渐增多的阅读学习需求,甚至还会局限小学生阅读眼界、阅读思维的发散。为了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开展阅读授课时,便可以运用“语料融合”的方法作为辅助,让小学生们在更为优质、更加多元的课外语文素材的阅读赏析中,不断丰富阅读知识的掌握,不断增长阅读学习的见得。

例如,教师完成《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程的教学工作后,可以利用课堂剩余的时间或其他教学之余的时间,组织小学生们进行“语料拓展”的阅读活动。活动环节一,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们提炼课内文章的“文化主题”,《北京的春节》该文,以“春节”为眼,描写了旧时中国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春节”或“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让他们围绕于此进行语料拓展的课外阅读。活动环节二,教师需要设置一些稍有难度的阅读探究问题,让小学生们在课外语料的阅读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比如,“中华儿女对‘XX节日’有着怎样的情感?在这一节日时,我们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如果将《北京的春节》中的‘春节’替换成其他节日,‘你’认为哪个节日更为合适?为什么?”活动环节三,小学生们不仅需要将问题的答案书写到纸面上,还需要撰写一篇“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读后感形式的作文,由此实现拓展阅读学习效果的进一步增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小学生们集体前往图书馆、图书市场,让他们置身于书籍的海洋当中,尽情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而,在语料融合角度的拓展阅读教学中,切实扩大了小学生们的阅读学习范围,切实丰富了小学生们的阅读知识储备,切实实现了阅读质量的提升。

六、运用生活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主观心理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增多小学生每日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仅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对比,教师则可以运用“生活阅读”的方法作为辅助,以更加细致的生活规划来布置阅读主题的作业、任务,让小学生们每日的阅读中,逐步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规划生活阅读的项目时,可以从两个方向出发。方向一,要布置一些“强制性”的任务,比如,阅读《XXX》书籍的第X至Y章节,使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这几个章节讲述了怎样的故事,登场的人物身上有着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品质等。方向二,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们设定当月的需要读完的书籍,让小学生们自主分配每日的阅读量。在小学生们进行日常生活的阅读学习时,教师还需要与小学生的家长进行联动,让家长们在家中扮演“教师”的角色,当小学生们遇到难以理解的阅读难点时,及时予以适度的帮助;当小学生们懈怠读书时,及时进行批评和管教。小学语文教师从被动与主动两个方向的生活阅读规划,再辅之以“家校联动”的手段,不仅可以提速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还可以有效拉近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进而在提升阅读质量的同时,还促进了优质阅读教学、阅读学习环境的建设。

一言以蔽之,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传统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小学语文教师立足多元角度,灵活运用不同的新方法进行辅助,既弥补了既往阅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实现了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还有效改观了小学生们的阅读感知,促进了小学生阅读相关的综合素养的培养,进而,为小学生的学业进步以及高质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成起到了十分必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雪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 学周刊,2022,4(4):137-138. 

2王世平. 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4):12-14. 

3李雅敏.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32):10-12.

4马玉萍. 浅析如何从阅读出发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2022(49):74-77.

5徐新锋. 巧用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读与写,2022(20):72-7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