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以人教版二下“认识时间”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伍华
河南省许昌市瑞昌路小学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笔者尝试在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单元开展作业优化设计实践。笔者立足单元整体知识结构,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力求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个性化差异 分层作业设计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基础教育迎来了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课程改革是一场系统性的变革,而与之匹配的高质量的作业设计,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作为一线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整体单元视角设计单元作业,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单元整体内容分析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理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秒的认识及年、月、日24时计时法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具体内容编排结构如下:
二、单元作业设计依据
关于“认识时间”的学习,《课程标准》提出:“认识时、分、秒;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基于此有如下思考:
1.通过基础性作业促进学生理解钟面刻度结构及刻度数的含义,感受量感,加深对时间单位“分”的认识,沟通时、分的联系。
2.作业设计层层递进,力促学生深度学习
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既要注重一个课时中练习的层层递进,也要注重前后课时与课时之间练习的层层递进。教师通过搭建“脚手架”的方式,让学生走上学习轨道。例如,在前两个课时关于“认识分和认识几时几分”的练习设计中,第1课时先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对于“分的概念”进行初步理解, 而在第 2 课时又以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对“几时几分的概念”得到一个延伸。
3.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在学习上应该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单元作业设计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体验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了个性发展的目标,使学生经历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唤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不断学习的动力。
比如设计龟兔赛跑的题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判断龟兔到达的时间,进一步明确学生对时分及经过时间的理解,设置有趣的作业情境让学生理解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三、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和学情,我对整个单元的作业进行适当的调整:第1、第2课时“认识分及认识几时几分”设计基础性及发展性作业;第3课时“解决问题”设计综合性及实践类作业;最后,“小探究”的课后作业设计以动手操作类为主,在“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拓展类作业为主。
四、单元作业设计的反思与展望
本单元的作业,我校二年级教师在本校二年级的七个班中进行了尝试,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完成作业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正确理解时、分的概念,并实现知识迁移;二是能积极挑战实践体验类的分层作业,兴趣浓厚。比如设计自己一天的学习时间安排、有序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等;三是敢于挑战拓展性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收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