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聂文娟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830000
摘要:正所谓:娃娃要从小抓起,对于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与道德认知尚处在一个较为空白的阶段,而小学语文课程中所传授的知识是他们接触德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生们身边的很多事物都能对他们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除了家长和老师要做好榜样外,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教师们的谆谆教导下,小学生们除了要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要在知识中陶冶情操,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传授知识并非教育全部的目的,它仅仅只是教育的主体目的之一,除此之外,教育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对人的教化。以小学语文而言,它通过传播极具力量感的精神文化去启蒙小学生们的心智,引导小学生们树立良好的三观,并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达到教育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教化目的。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们除了需要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教授外,还需要重视课本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重视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小学语文课堂中基础文化知识占据主导地位,而听说读写等方式也全部应用于练习和考察基础文化知识,教师们对于课文中所蕴涵着的精神文化价值大都采取忽视或者置之不理的态度。事实上,语文的基础文化知识和精神文化价值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在很多时候,精神文化价值所带来的作用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小学生们而言,良好的精神文化引导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在日复一日地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与核心素养。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德育实践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带给人更多的感悟与启迪,而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活动,除了以语文课本为媒介进行交流外,必要的实践活动也是不可少的。教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本上所传达的价值观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方便小学生们对该思想进行理解,也能推动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用实践来肯定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并为自身的行为而感到自豪。以课文《蝴蝶的家》为例,该文中提到作者在一场大雨中寻找蝴蝶的家,他担心弱小而美丽的蝴蝶会无法承受住风雨,可女孩却告诉他蝴蝶会在雨后重新出来,甚至比原来更加美丽。这篇文章的主题除了探索自然保护自然外,还表达出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教师们在教授课文时,也可以带领小学生们去公园或者其他的自然环境区进行探索,一边探索一边引导他们思考,蝴蝶是否有家以及如果蝴蝶没有家,它们会遭遇什么,而人类又可以为蝴蝶做什么?等等。在传播“关爱幼小生灵”的价值观时,教师们可以让小学生们进行自我反思,他们平日在生活中是否真正践行了这一价值观,如果没有他们又该怎样做等等,以此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化作用。
(二)设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就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难在整堂课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容易出现走神的行为。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德育知识,与此同时也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例如,小学教师在教授《陶罐与铁罐》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简单的布置一下教室的环境,再找几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陶罐、铁罐、旁白和群众,并在故事的最后,可以让两位扮演陶罐和铁罐的同学发表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并对对方说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祝福或是道歉。通过设立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总结自己身上的缺点,使小学生在自我成长和人际交往中都得到发展。
(三)课堂上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德育因素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明白理解课文中的真正意义,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不能仅仅是了解课文的表面,掌握文章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课文的深层内涵,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小马过河》时,教师可以先通读整篇课文,再让学生提出他所不明白的词汇或语句,教师进行解答,引导小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表面含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掌握课文的深层内涵和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加快小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最后,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要使小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时,不能一味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要敢于实践、勇于尝试,只要坚持就会取得成功。
(四)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也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了解到课文的内涵或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写的过程中,使小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更深刻的了解德育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小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拓展写作,深化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将德育观念渗透进小学生的意识之中。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燕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笔下的燕子进行仔细分析,通过作者对于燕子的仔细观察与优美语句的描写,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与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句促进自身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对大自然与小动物的热爱之情,形成热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的美德。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对小学生们的教化育人作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教师们和小学生们共同的坚守与长期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及时从小学生那儿得到反馈的结果,并在班级活动中耐心地观察他们是否践行了良好的价值观以及德育的成果如何,是否对小学生们起到了“立德树人”的效果等等。总而言之,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是相辅相成的,而小学语文课程不仅仅传授文化知识,更传达文化素养,引领小学生们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耿婷婷.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2,(08):79-81.
[2]赵作栋. 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策略[J]. 品位·经典,2022,(15):162-164.
[3]黄素花.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J]. 亚太教育,2022,(1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