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丰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何勇军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
摘要: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要求的课程,而高中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其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有更准确的掌握,形成清晰的数学思想,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
关键词:丰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当前,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解决各种问题时,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要科学地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虽然有很高的拓展知识部分,但是还是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来衬托的。假如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质不高的话,即使有了扩展的思维,也不能把握住正确的解题思路,在学习和应用各种数学知识时,很容易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对于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由于缺乏系统的讲解,许多教师习惯于“一笔带过”的回答,导致学生的感悟不够,理解不够,在运用时极易出现错误。因此,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教师要在基础知识理论教学的关键节点,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多创新一些教学方法,防止出现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才能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一、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达到教学的成功效果,需要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还需要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学生在活跃及和谐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课堂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有效益的课”可以使他们有所获得,掌握学习技巧,甚至是学会了规律知识。而课堂的效益来源于课堂的气氛,所以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搞好师生关系是非常关键的。身为教师,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作用,构建一个可以让学生心情愉快的、没有思想负担的课堂环境,这样就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不至于觉得沉闷、紧张,思路自然而然地放得开。因此,一节“有效益的课”应该是快乐的、宽松的。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语言搞笑”艺术。
例如,学习解析几何的时候,这部分计算量大,内容也比较姑燥,特别是下午的课更不好上。当时上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要判断直线L:与圆O:
的位置关系,学生有些疲倦,我说:“下午天气比较闷热,打瞌睡的同学,你们是选择相离(香梨),还是选择相交(香蕉)?”其他的学生们马上哈哈大笑了起来,而打哈欠的学生则很不好意思地坐好来。
二、混合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着手,将课堂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微视频,进行碎片化学习,让同学们可以在网上进行移动化、智能化的学习,并在网上进行扩展,利用微课、慕课等形式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让同学们在网上学习时打好坚实的数学根基,并在线下,让同学们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并促进他们一步一步地学习,达到线上自学,线下活动导学,在混合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加强指导性的评价,将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对学生的实际运用,多角度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多角度的讲解,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
三、引入生活性案例,启发学生的思考
为了实现现代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维度、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服务,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聚焦课堂教学重心,捕捉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所潜在的联系,打破两者的壁垒,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理念,推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当讲解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这一知识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且需要学生使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判定定理。首先,为学生出示生活中平行例子的图片,旗杆、地板砖、斑马线、桌子、灯管与天花板、门框的边与墙面互相平行,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和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此实现学以致用。其次,借助教室门扇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观察,当门扇绕着门轴转动时,门扇转动的外侧边和门框所在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以此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脑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初步领悟空间观念与空间图形性质。在课程结束后,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该章节的学习重点进行总结,通过层级化的方法,划分各知识点的关系,在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考。
总之,丰富高中数学教学,并不在于大量的练习,创新教育方式是无穷无尽的,要让教师们在课堂上,通过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的探索和积累。教师要多进行钻研,多用先进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更加灵活,进而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1]卢从研.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3(2):48-50.
[2]葛玲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