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大概念”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亟需与时俱进,探索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这种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单元为单位,系统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知识体系。通过深入探讨大概念理念如何融入高中历史单元教学,教师可以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其全面发展。
DOI
作者肖俊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12月24期
出版日期2024-01-1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肖俊

湖北省咸宁高中 湖北咸宁 437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大概念”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亟需与时俱进,探索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这种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单元为单位,系统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知识体系。通过深入探讨大概念理念如何融入高中历史单元教学,教师可以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概念 ;高中历史 ;单元教学设计

引言:在新课标的深度推进之下,“大概念”这一核心理念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特别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倡导运用“大概念”理念,以推动课程内容向结构化方向发展,强化主题引领作用,并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这一举措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扭转传统历史教学中过于侧重知识灌输的局面。通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基于大概念理念的单元教学,教师能够立足于整体单元,明确单元主题,进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加新颖、系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还能促进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一、深入挖掘单元主题,聚焦核心大概念

随着历史教学新课标的深入实施,教师对于大概念理念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单元大概念注重对历史核心概念的掌握,它可以是教学中的关键知识,也可以是学习主题,甚至可以是历史事件背后存在的发展规律以及唯物主义观念等。总之,大概念具有一定的统领性以及较高的概括性,教师可以此为教学核心,进一步规划单元学习,通过问题引导方式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研究,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梳理单元中的重要内容和主题,然后从中找出贯穿全单元的核心大概念:“儒家思想的演变”,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深远影响。教师可以通过“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以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等课程内容,来呈现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发展,突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单元主题,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以问题为驱动,组织开展单元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为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大概念。通过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对大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中展开思考并给出答案。这种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概念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和联结性的概念结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举例来说,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以及“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救亡图存”为大概念,提出一个关键问题:“中国人民在拯救国家民族的过程中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并展开一系列问题,如为何1840—1919年间中国社会各界要为救亡而奋斗?各个阶级都作过什么样的斗争,以求救国?救国为何未能成功?这种救国之战,虽已失败,其意义何在?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在讨论中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合作,从而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历史素养。

三、优化单元教学内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在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爱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优化单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针对“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考虑到学生已通过初中学习对其有所了解,教师应聚焦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首先,教师应强化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唯物史观是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晚清时期的中外形势,让他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晚清时期中外差距的根源,从而培养他们的唯物史观素养。其次,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晚清时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如绘制时间轴、制作历史事件年表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框架,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进程。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还能提升他们整理和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不容忽视。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在近代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或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结语: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深入挖掘单元主题内容,突出大概念,以问题为驱动开展教学,以及优化教学内容,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系统性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为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海英.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2(17):0055-0057.

[2]刘长影.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路径[J].教育界,2023,(25):41-43.

[3]陈琳.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探析[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 (16):42-4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