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
叶瑞敏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第一幼儿园 056003
摘要: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实施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策略强调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向幼儿展示数学的抽象和逻辑,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力。通过数学生活化教学,孩子们不仅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能为未来的小学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顺利过渡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挖掘生活素材,点燃数学兴趣
1.构建生活情境,体验数学魅力
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们注重构建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情境。这样的情境不仅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分享日”的活动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每个幼儿都带来自己最喜欢的一些零食或玩具,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这些物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中的“平均分”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可以了解到每个人应该得到相同数量的物品,这样才能保证公平。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还培养了他们的公平意识和合作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来构建数学情境。比如,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时钟,让他们了解时间的流逝和顺序。通过让幼儿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某项活动,如“现在是午餐时间,我们要去吃饭了”,他们可以逐渐建立起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还帮助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2.寓学于乐,实践数学应用
将数学教育与娱乐活动相结合,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有效方式。当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学元素,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不仅享受到了乐趣,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我们注重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中,我们设置了一个小型超市场景,让幼儿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在此场景中,幼儿需要运用数学运算规则来进行购物和付款。他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理解加减法的应用,如计算商品的总价、进行简单的找零等。这种寓学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幼儿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契合幼儿思维发展,深化概念理解
1.“感性”走向“理性”,巧妙衔接
幼儿阶段的思维大多基于直观感知和具体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利用这些特点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要特别关注如何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衔接。例如,在进行数的认识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数与对应”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首先使用具体的物品(如玩具、积木等)让幼儿进行数数,确保他们能够直观地感知数的概念。接着,教师逐渐引入数字符号,让幼儿将具体的物品与数字对应起来,从而初步理解数字代表的实际意义。随着幼儿对数感的增强,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入简单的加减运算,如通过移动物品来演示加法或减法的过程,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基本的运算概念。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符合幼儿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还能够为幼儿进入小学后更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逐步引导幼儿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思考,能够巧妙地实现幼小衔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2.“具体”走向“抽象”,步步深入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引导幼儿从具体的操作经验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方法。例如,在进行图形认知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图形拼搭”活动。活动中,教师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幼儿自由拼搭。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图形的具体形状和颜色,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感知不同图形的特点。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幼儿思考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如哪些图形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形,不同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对图形概念的抽象理解,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步深入。此教学方式有助于幼儿深化数学概念的理解,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形成教育合力
1.家园协同,共筑数学启蒙环境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幼儿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教师需要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启蒙环境。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途径,教师可以向家长传达数学教育的理念和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鼓励家长在家中创设数学学习的场景。例如,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教幼儿认识钟表、钱币,进行简单的计算等,培养幼儿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2.强化家园互动,确保数学教育连贯性
为了保证幼儿在数学学习上的连贯性和顺利过渡,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通过定期的反馈和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数学学习情况,同时向家长传达幼儿在园的数学表现及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和建议,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数学教育既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能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电话等渠道,与家长分享数学教育的资源和方法,邀请家长参与到数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中来,共同促进幼儿的数学发展。
结语:幼小衔接中,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至关重要。通过生活情境构建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幼儿数学兴趣,深化概念理解。同时,契合幼儿思维发展,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家园共育平台的搭建,确保数学教育连贯性。总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幼儿数学能力,更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石。
参考文献:
[1]张菁玲. 衔之有备,接之有方 ——幼小衔接视角下数学学科教学优化策略[J]. 新教育, 2023, (35):40-42.
[2]白巧梅.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J].亚太教育,2024,(0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