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路径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摘要: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化学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优化,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其优化的路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DOI
作者毕玉梅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路径探究

毕玉梅

黑龙江省穆棱市兴林中心学校

摘要:摘要: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化学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优化,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其优化的路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优化

一、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实验操作在初中化学中占据核心地位,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对外在物质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深入探索其内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从而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例,这一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其性质。实验中,学生首先观察到反应物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这是宏观层面的观察。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气体的成分,并通过实验验证其为二氧化碳,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通过这类实验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运用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培育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通过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塑造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为例,这一章节涉及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各种分子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物质的微观世界,从而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关的分子模型,例如水分子模型、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等。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推理分子模型的结构特点,以及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操作等方式,共同探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借助分子模型进行直观感知和推理,加深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解。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培育自身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渐进式任务设计,塑造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

通过运用渐进式的任务设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要义,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高级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物质变化和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从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在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到探究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反应条件对其影响,再到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金属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守恒思想,以及理解金属化学性质的条件性和规律性,这样的渐进式任务设计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物质变化和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进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轻松、愉悦且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大胆质疑、探索新思路,保持探究与创新精神,进而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以学习“金属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提出一系列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比如金属铝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基于其哪些性质?铝与其他金属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铝的氧化反应等,从而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在此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还能够积极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如有的学生会提问:“为什么铝在空气中会形成一层氧化膜?这个氧化膜对铝的保护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培养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由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五、通过实践与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与影响。

例如,在教授“燃料及其利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使用甲醇作为燃料时需要谨慎操作?”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燃料的安全使用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在教授“制取氧气”的内容时,通过提问:“为什么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并确保设备的密闭性?”引导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中的严谨性和责任感。除此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化学与环境、社会的深层关系。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何我们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转向清洁能源?”以及“如何合理处理化学废弃物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这样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的紧密关系,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与反思,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化学知识,更能深入理解其社会意义与责任。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姬广英.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 (29):116-118.

[2] 肖军.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3(46):119-12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