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逐步得到落实,在"双减"的背景下,提质减负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如何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同时,又能增强其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提高化学核心素养,这是目前主要的研讨内容。对此,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作了探讨,并基于现阶段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在这方面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DOI
作者陈婵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浅谈

陈婵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逐步得到落实,在"双减"的背景下,提质减负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如何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同时,又能增强其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提高化学核心素养,这是目前主要的研讨内容。对此,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作了探讨,并基于现阶段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在这方面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一、何谓“双减”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它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该政策简称为“双减”政策,要求我国各个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认真贯彻落实该意见。“双减”政策的实质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虽然提出要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量,但从它的总体要求中也指明了不能以牺牲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我们既要做到“减负担”,同时还要“保质量”,所以要将“双减”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唯有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才能在减负的同时保证质量,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精神。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和学生课堂主体性本末倒置。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往往被削弱,教师成了全班"主宰者",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演示教学方式,很少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因此,在教学中很少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削弱了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厌学化学的心理,不利于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其次,学生缺乏积极性。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任何一位好教师都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讲得再好,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也不能取得好成绩。讲台上教师想把知识尽可能的输入给学生,而学生却很难提起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会理想。有些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投入,实验教学力度不够,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受到了影响。在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意识往往离不开教师的理解。老师忽略了实验教学的气氛和教学效果,学生自然不会对实验课给予重视。最后,没有足够的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仍然在实验教学中,先讲原理再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只是演示实验过程,而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不管是重理论轻实践,还是学校资源匮乏,课堂就成了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习惯于输入式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很难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所以要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并且需要达成设定的目标,就必须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前提。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动力的根本原因,利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可以促使他们投入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1.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设计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实验、课外实验、教材中的改进实验。例如,教材中有许多与鸡蛋壳相关的实验,第六单元中有将鸡蛋壳与食醋的反应实验,让学生们根据现象推测鸡蛋壳的成分,十一单元中有将新鲜鸡蛋放在足量的稀盐酸中的实验,让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解释。我们可以利用这两条信息,设计“鸡蛋中的化学”,通过趣味实验引入问题探究。

2.采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设计问题情境

生活中的化学处处可见,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现象都与化学有关,例如眼镜架上的绿色物质,冬天利用暖宝宝发热取暖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生活中事件入手,提出疑问,引入对金属锈蚀地探究。

(二)设计趣味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

现实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有效地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就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设计有趣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为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生实验教学中由于厌学或化学基础较差,在实验教学中表现不积极,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采用激励性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实验学习的自信,使实验学习更加自信,体验实验探究带来的无限乐趣。

例如: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例,笔者直接向学生描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并以提问的方式,创设了一种悬疑的情景,对学生们说:"有没有人在生活中发现或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可以描述一下这种现象,没见过的同学能想象出什么现象吗?"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积极结合原来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个看法,有学生表示会产生焦灼的刺激性气味;也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猜想可能产生火花,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在此,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同学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明显提高,并积极参加实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乐在其中,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

(三)用媒体设备放大实验现象,便于轻松观察

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演示实验,部分教师演示实验现象不是特别明显,或是装置微型化了的实验不便于学生的观察,若能紧跟时代,恰到好处的用好现代媒体设备,能大大地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尤其能帮助改善演示实验后排同学看不清的现状,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体现素质教育的公平性。

例如: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往往在试管中进行,探究MgZn、Fe、Cu 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时,通过对比试验,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排的同学很难看见产生气泡的快慢情况,此时,可借助手机软件希沃授课助手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将整个实验过程投影在一体机上。借助希沃授课助手.在做“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时还能清晰地观察到漂亮的“银树”。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出台后,在教育界可谓掀起了一股大浪潮,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政策之下初中化学学习如何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化学核心素养如何强化,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谈了谈“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策略,以期为其他化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路慧.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J]. 读与写:上旬, 2022(11):3.

[2]赵欢. 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1(4):0134-013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