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优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承载着为社会输送优质幼儿教育人才的重任,而幼儿心理学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的优化显得尤为关键。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旨在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打破教学瓶颈,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保育人才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DOI
作者刘敏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4年1月第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析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优化的策略研究

刘敏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摘要: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承载着为社会输送优质幼儿教育人才的重任,而幼儿心理学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的优化显得尤为关键。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旨在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打破教学瓶颈,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保育人才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仍普遍采用较为传统、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幼儿心理学理论内容深奥且抽象,许多教师倾向于让学生以勾画和背诵的方式学习,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知识的真正内涵,还可能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情绪。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未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背离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初衷,即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学生。

(二)课堂互动不足

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课堂上,互动环节普遍不足。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有提问环节,也往往局限于对学生知识记忆情况的检测,而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此外,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和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在幼儿心理学的学习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和辅导。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采用生动具体的教学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避免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

(四)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目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教师队伍中,存在部分教师非心理专业毕业的情况。这些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游刃有余,只能依赖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拓展。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生在幼儿心理学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因此,提升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优化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教师需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将现代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他们应致力于创造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深入掌握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幼儿园的实际案例融入教学中,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具体。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通过反思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效果,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引入游戏化教学,提升课堂趣味性

为提高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通过将心理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例如,学习幼儿气质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外延伸活动这一环节组织学生做气质类型测试,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心理学知识。例如,在幼儿感知觉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婴儿抚触》的视频,引导学生对感知觉的学习。在教学分离焦虑时,可播放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加深学生对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直观感受。相对于传统模式的教学,视频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融入生活实例,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幼儿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与心理学知识点相融合,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鲜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生活实例,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之生理成熟为例,教师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这一贴近现实的问题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接着,教师可以讲述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故事,并借助这一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理成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充满活力,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五)实施差异化教学,尊重个体差异

鉴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现有知识储备,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比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以幼儿心理学课程中的幼儿情绪发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了解基本的情绪类型和表达方式;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探讨情绪调节的策略以及情绪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差异化教学,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实现个性化发展。

结语:经过分析,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上存在问题,但仍有优化空间。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游戏化教学、运用现代技术、结合生活实例及差异化教学等策略,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妮娜.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优化探析[J].神州, 2020.

[2]王通雯.提升中职幼儿心理学专业教学效果的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1):39-4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