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摘要】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融入生活化新闻热点、结合生活情境以及重视生活实践等策略,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美术的魅力。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七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为美术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DOI
作者张毅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10月第20期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七年级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张毅

湖南省宁乡市金海中学

 

摘要: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融入生活化新闻热点、结合生活情境以及重视生活实践等策略,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美术的魅力。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七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为美术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七年级;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当今教育改革中,生活化教学策略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初中七年级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加深对美术学习的体会

美术作品是生活的映射,与我们的日常紧密相连,美术的灵感往往源自生活中的点滴。为了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术元素的感知、理解和欣赏,美术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出传统课堂的束缚,深入生活实践,从实际生活中探寻和体验美的真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真实地认识世界,还能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形色协奏曲》中的《色彩的交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和魅力,我引导学生走进校园,观察不同时间段阳光下校园色彩的变化,以及不同物体色彩之间的对比与和谐。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尝试用画笔记录下他们眼中的色彩世界,通过实践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色彩的美妙,还激发了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术元素,从而加深对美术学习的体会和认识。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融入生活化新闻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将生活中备受关注的新闻热点融入美术教学,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心理共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闻现象与美术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可以营造出既生动又有趣的学习氛围。在选择新闻热点时,务必确保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富有教育价值。备课前,教师应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并精心挑选与之相契合的新闻热点,以确保其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创意点亮生活》中的《设计日常之美》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部分提及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环保设计理念,如某知名设计师利用回收材料创作出独具匠心的日常用品,成为设计界的热点新闻。随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环保设计,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用品的设计中。通过展示相关设计作品,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设计日常之美的兴趣,同时加深他们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美术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三、结合生活情境,激发美术表达欲望

在美术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创作动力的关键。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美术表达欲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徜徉山水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观察山水之美,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山水的魅力,更能在心中种下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从而激发他们用画笔描绘所见所感的欲望。再如,在“第二单元 自然的花样”中,通过探究花卉的秘密、设计纹样来扮靓生活,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领悟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更加主动地运用美术手段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这种结合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无疑为美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重视生活实践,提升美术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失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重视生活实践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创作的机会。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绘画兴趣和美术实践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自我塑造与表达》的《塑人像》一课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将教学延伸至生活实践。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如家人、朋友或邻居,注意他们的面部特征、身体姿态以及独特的个性特点。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的观察记录,讲解人像塑造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示范如何运用泥塑或其他材料来塑造人像。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塑造出具有个性特点的人像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人像塑造的技巧,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人像作品展览、艺术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同时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索艺术家的创作技巧,提升自身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在美术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初中七年级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潜能以及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生活、融入新闻热点、结合生活情境和重视生活实践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提升美术素养。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延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3,(07):86-88.

[2]徐文胜.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03):126-128.

[3]于天荣.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24,(21):109-11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