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习效果

摘要 【摘要】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实际画画为主,每节课的内容几乎就是引导学生画不同的话,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容易忽略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小学生年级小,欣赏和审美能力正是启蒙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鉴赏美术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DOI
作者骆红丽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习效果

骆红丽

仁寿县文宫镇板燕九年制学校

摘要: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实际画画为主,每节课的内容几乎就是引导学生画不同的话,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容易忽略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小学生年级小,欣赏和审美能力正是启蒙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鉴赏美术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当下,有些学校对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教学内容可能过分强调技巧性,而忽略了对艺术理论、历史、文化以及当代艺术的深入讨论。这可能会使学生们只注重技巧练习,而忽略了对艺术背后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另外,一些学校可能过于侧重教师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互动和创作。应当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实践项目和自主创作等,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一、确立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例如,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通过欣赏和创作自然景观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网络资源、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在“自然之美”大单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观察自然景观,收集创作素材;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优秀的自然景观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然之美”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为例,教师按照上述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确立教学目标。然后,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的公园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观察自然景观,收集创作素材。在写生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捕捉自然之美。回到教室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优秀的自然景观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并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自然景观中有哪些元素可以表现其美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自主寻找答案。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接着,教师可以创设“我是小画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扮演画家的角色,通过创作自然景观的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美术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内心对美术作品有着极高的兴致,其能动性得到激发,他们才会参与课堂互动。兴趣既是学习的内驱力和动机,能够促使学生去自主地探索。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是培养美术素养,开拓创新精神,提升审美能力的得力举措。为此,教师要想办法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打心里觉得美术课充满乐趣,充满期待。

例如,欣赏《清明上河图》这副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一段视频,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播放,感受到什么是艺术,什么又是艺术的价值。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视觉和听觉,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内心充满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兴趣的重要作用,并用兴趣来坚实学生学习的基础,创新多种提升兴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学会理解作品,为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稳固的学习基础。

三、设计分步作业,分解学习难度

小学生思维灵活,善于发散思考,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十分有限,思考缺乏条理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理解困难,小学美术教师则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分解学习难度。具体可通过设计分步式作业来实现。

例如,在教授“画影子”这一课时,需要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进而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景象等等。可见,本课内容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都有较强的考验和锻炼。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很难理解影子的产生机制。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分布式作业完成讲授。具体而言,可以先布置如下绘画作业:画出一棵树的影子,一间房子的影子,一个球体的影子等等。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吗?”这时,会有学生表示:“影子是太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阴影,有影子的地方,一定有太阳”。教师再问:“只有有太阳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影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相关动画,解释影子的产生机制。接着布置画影子作业。这样,学生通过完成分布式作业,能快速掌握本课知识点。

总之,教师应该注重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和资源,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家,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从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和艺术眼界。

参考文献:

[1]马瑾.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2022(12):133-135.

[2]赵丽.新时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4):148-15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