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摘要 【摘要】摘要: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提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提问时,有助于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提升,以及对学生的思维有着相应的推进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优化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插上翅膀。文章联系教学实际,探讨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以期助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DOI
作者罗文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罗文艺

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610000

摘要: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提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提问时,有助于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提升,以及对学生的思维有着相应的推进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优化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插上翅膀。文章联系教学实际,探讨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以期助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问方法

引言: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正处在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的阶段。其数学思维具有较强可塑性,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加以引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做简要阐述[1]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有效展示。要想课堂提问效果更加明显,还要把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沟通,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得到有效刺激,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因此而得到培养。所以,课堂提问是可以使数学课堂更高效的措施。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有可能出现效率低、提问没有意义等情况,使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预设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将课堂提问环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步骤,根据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趋势要足够重视,从小学生的真实状况出发,设计比较恰当的课堂提问,使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小学生可以自行进行探究、质疑、解惑,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得到提升[2]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虽然大多数教师重视课堂提问但对课堂提问的目的性模糊,在每抛出一个问题时指向性不够明确,甚至有些教师将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在此阶段应更注重在情境中提问。例如,在《圆的周长》一课中,教师利用王爷爷给家中圆桌开裂了,需要上塑封铁皮的情境提问“王爷爷需要多长的铁皮呢?”从而引出课题“圆的周长”的计算问题。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心中应该有一杆秤,应当深入地解读剖析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而不是面对课堂被学生带着走,想到什么问题就什么问题,让学生觉得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

孔子所云:“知之者比不上好之者,好之者比不上乐之者”,教学提问必须做到使学生成为乐知之士。在《平均分》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让二年级的学生对此概念有更好的理解。首先我会提问“6个桃子分两堆,你会怎么分?”,然后找若干个同学回答,并且预设若干个学生中会有人采用“分两份,每份三个”的方法。顺势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回答“因为这样分很公平”。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具有明显针对性的习题通过层次递进,把死板的理论情感化,学习者也可以乐在其中。此外,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引起他们的关注,有助于他们迅速进入学习阶段。在进行教学咨询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水平的学习者。如果提出的问题仅仅关心于分数较高的学生,势必会打消后进生的复习兴趣,若提出的问卷较为单纯,没有任何指向性,常常以“对不对”、“是不是”这种集体应答式的问题呈现,学生不需要进行太多思考,这样的课堂效率也是不高的。因此课堂提问的目的一定要明确,用时兼顾到每个层级学生。

(二)把握数学问题难度,开展有效提问

教师要想提问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那么就必须使其具有一定难度,并且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思考和分析之后,才能推导得出最终结论的数学问题,但是只有当其中的数学问题难度刚好适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数学问题难度,使数学课堂提问变得更加有效。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合适学生数学成长的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我去文具店一共买了三只钢笔,每一只钢笔价格为2.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这时候,学生就会开始计算该数学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再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计算更难的小数加法。而学生可能就会陷入困境,不知道该如何计算。最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生如何进行计算。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逐渐加大数学问题的难度,做好过渡,学生的思维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升。

(三)关注知识衔接,增强提问实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问题既可以作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线索,也可以作为联系前后知识点的链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连贯性和衔接度,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将课堂提问的作用落到实处。

以《梯形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一个边长与三角形直角边长相等的长方形,提问“这三个图形组合起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对面积公式进行回顾,并让学生起立回答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然后教师通过旋转和组合将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成一个等腰梯形,让学生将之前计算面积公式进行简化,再次提出问题:“你们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进行猜想,最后结合课本进行讲解,推导出梯形公式,在衔接相互关联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增强提问实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开展有效提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展开课堂提问,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中有所收获,最终促进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数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0(82):73-74.

[2]刘子晶.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80):67-68.

 

  • 相关文献